中西医要不要结合,当然要啊!中医来源于哲学,西医来源于科学。哲学的价值是为科学提出原理,指明科学发展的方向;科学的价值在于用实验来验证哲学提出的原理对不对,并为新原理的提出提供新的依据。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很多科学人把哲学看成是空洞的想象,但事实上,哲学有着坚实的物质基础,它就是物质的统一性,它告诉我们,人和万物一样,不仅由同一种物质组成,也由同一个原理支配,因此,人存在与发展的原理就是万物存在与发展的原理,认识了自己存在与发展的原理,就认识到万物存在与发展的原理,即大自然最普遍的规律。
显然,哲学方法其实就是系统方法,它根据万物在运动原理上的统一性,通过系统间的类比来认识万物,有了这种方法论,我们就可以从宏观系统来认识微观系统,从可观察的系统现象来认识不可观察的系统现象,进而得到对自然更本质的认识。
西方科学是靠精密仪器发家的,或许是过去太成功的,这使科学家们总是毫不怀疑地相信仪器的观察,观察不到就不承认它的存在。可事实上,观察不到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就拿空间中连续的物质来说,如果你相信万物归一,就知道组成精密仪器的物质和所有被观测的物质本质上就是一样的,用它只能观测由统一物质组织起来并出现个性的东西,而对共性的统一物质的混沌状态是永远不可观察的。如果你迷信精密仪器的观察,不承认这种观察不到的物质存在,就使整个科学研究走向死胡同。而哲学的价值恰恰在于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这些观察不到的存在。
就拿经络来说吧,科学家们靠精密仪器发现不了经络路线,就以为它不存在,可真的不存在吗?哲学通过人体系统与地球系统的类比,得出了自然变化可以引起海水的潮汐效应,当然也会引起人体组织液的潮汐效应,由此可见,水是人与自然沟通的媒介;地球上的能量循环主要是水循环,即太阳的照射,海水的蒸腾,云的运输,雨雪的肃降,土的汇聚,从河流重回大海,人是地球的一个缩影,我们由此可以得出人体的能量循环主要也是水循环。既然经络是人体能量运行的通道,当然它描述的就是人体以水为基础的普遍联系,或者说是组织液的循环通道。这样就验证了中医理论,经络帮助人外联自然,内联各个部分。
一旦明白了经络的物质基础是水,我们就知道经络在人体有三个层次:
第一就是连续在全身的组织液,它是人体普遍联系的物质基础,由于所有细胞都浸润在组织当中,因此,中医学上有全身无处不经络之说。
第二就是神经和血管,它们是维束管道,神经负责着信息的快速传递,血管负责着血液的快速运输。
第三就是人体的微循环,它们没有管子,而是组织间隙,这些微循环在中医学上就被称为十四经脉。
这三个层次共同构成了人体的普遍联系,缺一不可,我们不能把它们机械地分开。之所以中医学上后来只提十四经脉,而少提神经和血管,只是因为中医学认为整体决定局部,微观决定宏观,所以,微观的十四经脉比神经和血管更重要。
一个全新经络理论的提出,首先就是要借鉴中医学理论对经络的描述,认定经络的物质基础就是水。如果你这一点就判断错了,就等于研究的大方向就错了,以后无论如何研究也不可能出大成果。
第二,就是从西方科学了解水分子的特殊性质,理解其中能量的传递机理。我们借鉴西方科学对水的研究,就可以发现水中其实存在着一种快速传递能量的方式,即依赖自由氢质子在水分子链上的快速递进,通过包络在无机离子周围有序水层的周期组织与离散来传递能量。从而在科学上对经络中能量运动作出全新的解释。
第三,理论对不对,需要科学实验来证明,这同样需要西方科学的支持。根据前面我们对生物能量传递的认识,可以推理出神经冲动的原理,即当包围在无机离子周围有序水层组织起来的时候,它们就会在细胞膜内外聚集,形成一个外正内负的电压差,当包围在无机离子周围有序水层离散开来的时候,它们就会快速进出细胞膜,产生神经冲动。如果证明了神经冲动的原理,就可以间接证明这种理论是对的。
根据理论推论,我们可以推理出精密仪器观察不到经络的原因,是因为解剖方法造成了组织液的流失,使它和周围组织混在一起而无法观察了。要想观察到经络路线,就必须在组织液存在的时候,这一是需要在活体下进行观察,组织液在其中流动,再观察它流动的路线,看它是否与经络路线一致。这里可以用法国人发明的同位素示踪法。二是想办法把组织液封在其中进行观察,比如把组织液冻在其中,然后在低温下切片观察,这样再观察这个水道和经络路线是否一致。如果一致了,就证明了这种理论是正确的。如果不一致,就反证了理论是错的。
这就是中西医结合,可以帮助我们现代人重新认识经络的本质。水有大道小道,大道就是神经和血管,小道就是神经末梢、毛细血管、淋巴、组织间隙,它们直接关系着局部细胞的生死存亡。一比较就知道,小道更重要,经络比神经和血管更重要,这就是中医理论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