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繁体中文
加入收藏 |
用户登陆 |
用户注册
首页
健康
医疗
学术
教育
科技
贸易
针灸临床
中医临床
中医百问
医疗资讯
中医百问
中药应用
成药简介
传统医药
中国中医院信息
国际中医诊所信息
腹针疗法及16例常用处方
来源:中西医学资料
2019-07-31
[医疗] [中医百问]
腹针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的穴位以调整气机阴阳,实现人体阴阳动态平衡,从而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全新的针灸疗法。
1160
收藏
陈可冀院士:清宫御医治病都有哪些看家本事?
来源:明医公开课
2019-07-31
[医疗] [中医百问]
清代宫廷医疗经验的特点很多,崇尚实效,辨证施治,广用经方及通腑治法方面,案例尤多,可谓丰富多彩。
1080
收藏
留针时间初探
来源:中西医健康资讯
2019-07-29
[医疗] [中医百问]
1912
收藏
进针不痛法
来源:北京针联临床医案
2019-07-29
[医疗] [中医百问]
1165
收藏
中医名家论|医圣张仲景对脉学的贡献有多大?
作者:沈其霖
2019-07-27
[医疗] [中医百问]
中医脉诊,历史悠久,司马迁云:“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千百年来,脉诊似乎以一种神秘莫测的姿态存在,作为中医四诊之一,其实是有传承而且是有迹可循,是一门应该而且可以掌握的诊疗技术。医圣张仲景,潜心研究过扁鹊脉学,更是对脉学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那么仲景对脉学的贡献究竟有多大呢?且看正文分解!
1197
收藏
煎好的中药能放多久? 注意别超过这个时间段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2019-07-25
[医疗] [中医百问]
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期,很多人会选择中草药来为身体补益,选择正确的中草药能够强身健体,但是在煎煮中药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火候,注意一些小细节。
1147
收藏
中药材能不能放冰箱?家有名贵药材更须知
来源:世界中医药网
2019-07-25
[医疗] [中医百问]
如今,冰箱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家电产品之一,很多人都把冰箱当作“保险箱”,不但把各种食物放入冰箱,一些用剩的或暂时未用的贵重中药材也会存放在冰箱里,其实这样是不对的。
1027
收藏
耳朵上出现这些特征,就要注意了
来源:健康有道999
2019-07-25
[医疗] [中医百问]
中医认为,耳廓较长、耳垂丰满,是肾气充沛的象征,肾气充足者多健康长寿,耳廓异常则是有病的表现。常见的耳廓异常有哪几种表现?耳穴是如何治疗失眠和鼻炎的?
965
收藏
皮肤病用药规律
来源:卢医
2019-07-24
[医疗] [中医百问]
皮肤病的种类虽多,但他们之间都存在着病因上的共性,所以在治疗上就存在着用药的规律,笔者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发现它们的病变基础就是“风”风性善行数变,符合皮肤病此起彼伏的病理特性,而“风”在病因学上有内风外风之分,外风者感受外邪,风为百病之长,常兼夹其它邪气而致病,如风寒、风热、风湿、风燥等,内风则有火热化风,五脏与五志之极皆可化火生风,阴虚、血虚、可以虚风内生,而气虚阳虚,则无力抗邪常可致虚邪贼风乘虚而入,所以在诊治皮肤病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内外的因素而灵活用药。
951
收藏
针灸穴位的发展过程
来源:爱人知人
2019-07-24
[医疗] [中医百问]
中国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内容极为丰富,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向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的结晶。针灸起始年代不详,据云至少在公元前三四千年以前,甚至若干万年以前就有了类似针疗的方法。一切科学的产生都来自人类的社会实践,医学也是如此。针疗这种方法,比其它医术起始要早,从它的历史发展来看,有以下几个阶段。
1106
收藏
别犯中药和西药的配伍禁忌
来源:卢医
2019-07-24
[医疗] [中医百问]
1037
收藏
中医学中的辨证数理逻辑浅识
作者:于建成
2019-07-24
[医疗] [中医百问]
于建成,理工、中医双学历。预科、学历、师承、家传教育经历齐备。国学与科学基础扎实,对五运六气、易经、河图洛书、道德经都有深入研究,系统自学哲学、天文学、系统科学、量子力学、生物学多个学科专业知识。系统研究《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三十九年,基本揭示出中医经典理论具有前瞻性、先进性的科学内涵,系统梳理了中医经典理论框架体系与各家学说的流变。临床造诣颇高,严格秉持经典中医五运六气、经络、藏府病机辨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进行中医全科临床。
1751
收藏
什么人适合用膏方进补?膏方进补不能不知道的五个问题.
来源:疼痛实用技术交流
2019-07-22
[医疗] [中医百问]
膏方进补的六类适用对象:亚健康者、老年人、女性、儿童、慢性病人、大病、重病、手术、产后等康复患者。
1077
收藏
李军治疗肺胃瘀热型痤疮经验总结
来源: 山东中医杂志
2019-07-22
[医疗] [中医百问]
痤疮的病位重在肺、脾、肝、肾,李军教授治疗痤疮经验丰富,对其病因病机另辟新路,提出不外肺经风热、肺胃瘀热、浊毒瘀滞经络三端,紧抓肺胃瘀热。临床证治以清热泻火解毒、凉血化瘀散结、和胃消食除湿贯穿始终,强调和胃清热化瘀,循因辨证,采用内治与外治协同医治,疗效颇具特色。系统总结李军教授所倡导“肺胃瘀热型痤疮”的辨证思路,并举例验案。
1117
收藏
不可忽视的针刺顺序
来源:针灸承传
2019-07-22
[医疗] [中医百问]
你可知,针灸也应该有顺序
1091
收藏
«
1
2
...
7
8
9
10
11
12
13
...
29
30
»
用户登陆
自动登陆
忘记密码?
新闻联播
世界传统医药新闻联播152期
更多
名医论坛
专攻不孕不育等症,年门诊量达1.5万人次!章勤:治病治“心”诠释中医温度
【名医名方】:舒筋消肿方
【名医名方】:运脾化浊汤
国医大师邓铁涛:甘麦大枣汤是个好方子
【名医名方】:清经散瘀方
更多
国际论坛
“四对关系”厘清中医药文化育人特征
增进老年人福祉 发挥中医药作用助力银发经济发展
人工智能驱动中医药科研和教学深度融合
如何推动中医药健康旅游更好发展
加快构建中医药现代化产业体系
更多
学会动态
2024年世界传统医药论坛-李文忠海外中医传播杰出贡献奖 获奖人员公示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二次会议召开
2023中医针灸特色技法国际培训会在汉举办
第五届国际健康智库论坛成功举办
挑战生命长度 中医药抗衰老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更多
传统医药动态
遇见新西兰——浙江中医学子参加毛利文化交流会
从“宝藏茶饮”到养生夜市,中医药掌握了什么“出圈密码”?
《医门法律》: 辨析医之过 涵养医之德
让更多年轻人体验中医药文化魅力
中医针灸在塞舌尔掀起热潮
更多
最受关注疾病
心血管
糖尿病
颈椎病
肥胖
便秘
神经衰弱
过敏
湿疹
不孕不育
癌症
疼痛
更年期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欢迎投稿
意见反馈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地图导航
健康
医疗
学术
教育
科技
贸易
针灸临床
中医临床
其它
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