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百问
  • 针刺深浅的原则与安全
    作者:谢锡亮来源:中医杂志 2025-07-22 [医疗] [中医百问]
    导读:针刺疗法的精髓,在于深浅分寸的精准把握。体质、部位是决定深浅的关键。医者务必深谙解剖,灵活施针,以“得气为度”。安全是最高准则,尤其在头、胸、腹等危险区域,务必严守分寸,摒弃盲目深刺。针刺之效,尽在分寸间的智慧与敬畏。
  • 中药功效别搞混!固有、衍生、配伍功效怎么分?一文理清门道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5-07-16 [医疗] [中医百问]
    众所周知,中药功效普遍存在着“一药多能”的现象,即一味中药常具有多种功效。分析现今已认定的这些功效内容,可以发现其由不同“成分”构成:从主治对象的角度而言,可分为对病功效、对证功效与对症功效;从功效的独立性及相互关系的角度来看,则又可区分为固有功效、衍生功效及配伍功效。兹结合文献对这几种功效形式加以分析。
  • 科学煎煮决定中药疗效高低
    作者:张志彪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5-06-11 [医疗] [中医百问]
    中药煎煮是药效释放的关键环节,承载着中医千百年来的临床智慧。
  • 秘传十二经络流派用药思考
    2025-05-24 [医疗] [中医百问]
  • 舌苔辨识“九种中医体质”
    来源:存樂堂 2025-04-08 [医疗] [中医百问]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不同的体质,有着不同的养生方法——中医有9种体质之分,你知道自己是哪种体质吗? 你知道怎样通过食疗调理最适合吗?一起拿起镜子,对照辨别自己的体质吧!
  • 从医学流派到海外贸易!揭秘南宋丰厚的医药文化遗产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5-02-18 [医疗] [中医百问]
    南宋局限于长江、淮河以南地域,时迁于1127年至1279年,跨越153年。当今中医药越来越受到世人青睐并风靡海内外,我们遍阅正史,旁采小说和简牍盈积,回眸南宋医药发展的历程,挖掘南宋医药的原创精神,很有必要。
  • 中药这样煎,药效少损失!掌握正确煎煮法,别让嘴巴“白吃苦”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杂志 2025-02-07 [医疗] [中医百问]
    煎药是一门需要耐心与细心的技艺,如果您认为煎药只是把药材放进锅里,加水煮一会儿,那就大错特错了。从煎锅、用水的选择,到不同药材需要煎煮的时间及火候的调整都大有讲究。倘若煎煮和服用方法不当,即便药材组方和配伍皆严密,中药汤剂的功效也会大打折扣。那么,如何在家中正确地煎煮和服用中药汤剂呢?
  • 详解中医艾灸养生
    来源:广东中医药 2024-12-25 [医疗] [中医百问]
  • 怎样煎中药、喝中药才能获得好药效?这份指南请收好!
    来源:养生中国 2024-12-17 [医疗] [中医百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不断加强,中药调理成为了现代人较为常用的养生方式,怎样煎中药、喝中药才能获得好药效?一起了解!
  • 人体的穴位是怎么命名的
    2024-12-13 [医疗] [中医百问]
  • 胡希恕论六经和八纲
    2024-08-13 [医疗] [中医百问]
    经方辨证主要是六经八纲,经方施治,亦主要是在六经八纲基础上制定治疗的准则,所以对于经方辨证施治的研究,则六经和八纲是首应探讨的核心问题,为便于说明,以下先从八纲谈起。
  • 理解中药五味,方能更好掌握中药功效
    来源:广东中医药 2024-08-08 [医疗] [中医百问]
  • 拔罐前必须了解这些事
    来源:医易探源 2024-07-27 [医疗] [中医百问]
  • 夏天服中药,记住“金五条”!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4-05-27 [医疗] [中医百问]
    由于夏季天气过于炎热,药材储存、煎制、服用等诸多环节都有别于其他季节。倘若不讲究不注意,辛辛苦苦熬出来的中药喝下去,药效往往会大打折扣。以下贵似黄金的“五条”建议应当记好!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