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可增强孩子的语言能力
亲子共读,就是父母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在亲子共读中,孩子不仅会接触到文字、图像,同时还可听到父母绘声绘色的讲述,听觉器官也被调动了,这将提升孩子对信息的整体加工水平。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回顾分析了过去40年间美国、南非、加拿大、以色列和中国的16项相关研究,研究对象为平均年龄39个月大的儿童。结果显示,与父母或者看护人经常共读的儿童更善于表达自己,语言理解力更强,其语言水平超出同龄人8个月。
亲子共读让孩子终身受益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首席教授凯瑟琳·斯诺指出,亲子共读能激发孩子对书籍的喜爱,能让孩子在与成人建立亲密互动关系时,发展读写能力。
阅读能够促进儿童的语言能力——词汇、语法的正确使用,讲故事以及解释事物的能力。和成人一起阅读,儿童能有机会获得知识,去理解人们的行为、了解身边的世界、明白事物运行的规律、知道人们应该如何表现得体。
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李燕认为,亲子共读会使孩子从小体会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阅读态度。这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将使孩子受用终身,会给孩子将来的学习、社会适应力、文化修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孩子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与看电视被动地接受信息有本质的区别。
语言文字是一种符号,经常接触这种符号的孩子,其信息加工水平将获得一定程度的提升,
从而促进其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的发展。数据也显示,孩子的阅读能力越强,学习成绩相对也越优异。多半阅读能力不足的孩子,学习也比较被动。
亲子共读需要营造良好的氛围
然而,据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布的《2017中国家庭亲子共读调研报告》显示,大多数家庭有意愿在亲子共读上投入时间和精力,但是行为跟不上意识,有40.3%的家长了解亲子共读,但很少和孩子一起阅读。
建议家长们每天都能抽出一点时间,放下手中的工作,放下手机,全身心地投入到亲子共读中。亲子共读需要仪式感,而这种仪式感,与家庭环境所营造的阅读氛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阅读氛围的营造,不是摆一本书给孩子,限定好时间让其去读,更不是在孩子阅读完,准备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检验他们的阅读效果。而是需要和孩子一样投心于书中,同步阅读、同步探讨,和孩子一起因书而皱眉,因书而欢笑,因书而落泪……孩子的眼中不仅有书,还有父母。
有了亲子共读,相信孩子和家长的心会越走越近,留于孩子心底的温暖也会代代相传。(范宏博整理)
小贴士
亲子共读的几种方法
◎提前备课:给孩子读书之前,父母先用心读一读,预演一下,怎么读才更有意思。
◎角色扮演:当孩子已经熟悉了书中的内容时,爸爸、妈妈和孩子可以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来阅读故事书,让孩子深层次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固定时间:安排固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进入美妙的阅读时光,并使之成为习惯。不必强求每次阅读的持续时间,专注而热情地读10分钟绘本也能在孩子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
◎重复阅读:让孩子多次阅读,能够达到背诵的程度。当家长翻开这些书时,读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然后让孩子看图“读”出相关的内容,能让孩子有一种自我实现感。
◎想象阅读:当家长给孩子读了某些故事或内容后,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出故事中的人物将会如何发展。这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