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杜克大学名叫减少热量摄入长期影响全面评估的研究,原计划让热量限制组的健康年轻人每天少摄入25%的热量,对照组放开了吃。不过最终的统计结果显示,在连续两年的时间里,热量限制组志愿者每天摄入的热量平均只减少了11.9%(九分饱)。
尽管如此,研究结果还是很让人吃惊的。在两年后,敞开吃的志愿者体重平均增加0.1公斤,热量限制组志愿者的体重平均下降7.5公斤。更厉害的是,一些心脏代谢风险指标数值也都显著下降。
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热量限制组除体重减轻外,所有常规心脏代谢风险指标数值都显著下降,如LDL-胆固醇、总胆固醇与HDL-胆固醇比值、收缩压、舒张压等。
体重
即便是短暂的减重也对心血管有益
在两年的时间内,敞开吃的志愿者体重平均增加0.1公斤,热量限制组志愿者的体重平均下降7.5公斤,且其中71%是肥油的重量。
此前,伦敦大学一项为期60年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与成年期一直超重或肥胖者相比,在30多岁、40多岁、50多岁、60多岁时曾成功减重者,即使后来体重反弹,卒中及心肌梗死发生率仍可降低9%。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胡弗兰克布评论认为,减重具有长期心血管益处,即使是短暂的减重也能使心血管获益。因此,要积极控制体重增加。
血压
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升高31%
研究发现,限制热量组收缩压下降2.20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3.40毫米汞柱,而未限制热量组收缩压增加2.15毫米汞柱。舒张压增加1.55毫米汞柱。
在中国,高血压相关慢病负荷,特别是其导致心脑血管风险的升高,已经引发了关注。此前,《柳叶刀·全球健康》公布的核心发现显示:中国人的血管死亡事件中,约一半归因于收缩压>120毫米汞柱。
总体上,收缩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升高31%,缺血性卒中风险约增加30%。研究者指出,我国人群平均血压,哪怕是得到小幅降低,也将可能对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带来重大的积极影响。
血脂
控血脂是防动脉硬化引起心梗的有效方法
研究发现,限制热量组的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0.23毫摩尔/升,甘油三酯下降0.27毫摩尔/升。未限制热量组LDL-C增加了0.03毫摩尔/升,甘油三酯减少了0.03毫摩尔/升。
近年来,我国的血脂异常患病率大幅上升。《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提到,
2012年,≥18岁人群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已达40.40%。血脂异常可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心血管疾病。
高血脂是说人体血管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多,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狭窄或堵塞。甚至发生心脏冠状动脉阻塞,造成突然死亡。控制血脂是对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梗和脑卒中有效的治疗方法。
血糖
及早干预高血糖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病
研究显示,限制热量组的人空腹胰岛素下降了1.71微国际单位/毫升,空腹血糖下降了0.05毫克/分升,胰岛素敏感性增加了0.099。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刘乃丰教授曾表示,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重要的并发症与合并症。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基础。目前医学界已基本达成了“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等同危险”这一共识。即便对于健康人而言,及早发现并控制高血糖,也可以有效防止心血管疾病、减少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发生。
减缓衰老进程和延长寿命
文章开头的研究提到,减少热量摄入不仅能让体重减轻,心血管病相关危险指标降低,而且他们的C-反应蛋白、代谢综合指数等全都显著改善。而这关系到衰老进程和延长寿命。
衰老
肥胖和C-反应蛋白异常加速衰老
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对6223名年龄在69岁以上的人,长达20年的跟踪分析显示:50多岁的肥胖人群中,近8%的人在年老时身体虚弱,而50多岁时体重健康的人,年老时身体衰弱的比例只有2.7%。
另外,C-反应蛋白水平也显示了一个人的衰老状况。调查人群C-反应蛋白水平最高的人中,4%的人有年老后身体衰弱的风险;在最低水平的人中,这一比例为2%。C-反应蛋白可以通过减压和减少糖分摄入来控制。
寿命
长期七分饱有助预防慢病延年益寿
美国塔夫茨大学对218名21~50岁的参试者研究发现,食物摄入量减少25%的人,血液中好胆固醇明显升高,肿瘤坏死因子减少25%,胰岛素抵抗降低40%,整体血压更低,进食量的减少能更长寿。
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长期保持七分饱的进餐习惯,能使营养达到均衡状态,有助于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疾病。这项研究也表明“少吃点,更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