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缠身的人容易出现“二油”“三臭”
口臭
日常过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易形成脾胃湿热,引起口气臭秽。
若过食生冷或外感寒湿,损伤脾阳,导致寒湿困脾,也会出现口气异味。
腋下臭
情志不畅,肝郁化火,或外感湿热,致肝胆湿热,会导致腋下汗液分泌增多,且气味异常。
若脾胃虚弱,导致水湿内生,泛溢肌肤,当湿邪积聚在腋下时,同样容易产生异味。
脚臭
外界湿邪侵入人体,蕴而化热,湿热之邪下注于足部,为真菌等微生物的滋生提供条件,引发脚气,就会出现难闻的气味。
若脾胃虚弱,水湿运化无力,下注于足部,也会导致足部多汗异味。
头面油
如果身体的代谢机能已经出现严重虚损,湿气长时间聚集变成湿热,就容易出现湿热上攻的情况,就特别容易出现头发多油、脸上多油的现象。
大便“油
若体内湿气过多,大便还会受到影响,容易稀烂不成型,还容易粘在马桶上,很难冲走,且总有大便排不尽的感觉。虽然不是真的“油”状,但大便的黏腻感也会带来不适。
日常预防
吊生活中最好减少暴露任潮湿坏境中,对湿气敏感者要留心以下几点:避免睡地板,选择离地床铺;潮湿天气减少外出,不穿湿衣,保持室内干燥通风;控制水分摄入。
饮食祛湿
注怎饮良功便,又这心这少饮酒。可多食豆类、小米、薏苡仁、玉米、红小豆、白萝 卜、紫菜、扁豆、海带、木瓜、山药、冬瓜、莲子、芡实等健脾利湿的食物。
运动祛湿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积存的湿气就越多。而适当运动能振奋、激发体内阳气,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慢跑、游泳、瑜伽、太极、八段锦、五禽戏等运动,有助促进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穴位按摩祛湿
有一些穴位有祛湿健脾的作用,如血海、阴陵泉、丰隆、中脘、足三里、脾俞等穴位,可每天按摩2~3分钟,以感到酸胀为度。
热水泡脚祛湿
热水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巡行于足部的六条经络,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中国中医
在热水中加上威灵仙20克、苍术15克、艾叶15克,效果会更好。
湿气排掉的10个表现:
不困倦了
爱运动了
食欲好了
舌苔薄了
大便成型了
睡眠好了
头油少了
变苗条了
喝水少了
尿不黄了
内容整理自中国中医药报、生命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