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月经异常,尤其是月经过少和月经过多,一直是妇科常见的临床问题。月经过少,通常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但月经量明显减少,甚至有些女性可能仅有点滴出血,严重者甚至只有短短两天的经期。这种情况可能与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内膜问题以及激素水平失调等因素有关。而月经过多则是指月经量异常增多,常伴随身体虚弱、脾胃功能不佳等症状。造成月经过多的原因,除了体质虚弱、过度劳累外,情绪失调、饮食不当等也是主要诱因。
在本期文章中,我们将分享国医大师颜德馨以及国医大师李辅仁的医案,来认识了解月经异常的诊疗过程。
1
案例
洪某,女,33岁,司机。宫外孕手术后逐渐肥胖,乏力肢倦,月经量少。继而出现手足痿软,握物困难,行走不便。经期症状加剧,伴有心中懊口,怔忡汗多。经查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均正常,头颅摄片阴性。一度低血钾,纠正后症状不见好转。医治3年罔效。观患者形体丰腴,神萎倦怠,脉沉迟无力,舌紫。此乃阳虚气弱,气血不畅之证,宜益气活血。
2
处方
桂枝 6g,煅龙骨 15g(先煎),煅牡蛎 15g先煎),黄芪 18g,党参 12g,赤芍 12g,丹参 12g,桃仁 9g,红花 9g,牛膝9g,炮穿山甲 9g,蒲黄 9g,川穹 9g,乌梅 4.5g。
服药30剂后,懊口除,能扶持行走。原方去乌梅继续服用100剂后,能上下楼单独行走,生活自理。
【医案出处】颜乾麟.颜德馨老中医论怪病多瘀[J].新中医,1984,(12):4.
3
按语
本案治疗以温阳益气、活血化瘀为主。方中桂枝温阳散寒,配合煅龙骨、煅牡蛎等重镇安神药物,能够疏肝理气,温补脾肾,调和气血。黄芪、党参、赤芍、丹参等药物则增强气血,促进血液循环,达到补气补血、活血化瘀的综合效果。桃仁、红花、牛膝、穿山甲、蒲黄、川穹等药物在活血化瘀、改善血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过30剂的调理,患者主要症状如心悸、懊口消失,能扶持行走;继续服用100剂后,患者症状显著改善,能上下楼、独立行走,恢复了较高的生活自理能力。
本案提示:女性月经不调、乏力等症状可由阳虚气弱、气血不畅引起,在治疗过程中应注重辨证施治,综合调理脾肾、温阳益气、活血化瘀,以实现整体恢复。在治疗过程中,中药的个性化调配、温补与活血并重,效果显著。
1
案例
华某,女,26岁,未婚,1982年9月2日初诊。月经量少,曾用活血化瘀药物及西药治疗,均未见效。后李老诊治,见脉细缓,舌质淡,面色无华,月经量少、色淡红,心悸乏力,小腹空痛。辨证为肝郁血虚,营血不足,冲任失调,血海空虚,胞脉失养,则小腹发生空痛。李老指出重在养血柔肝调经。以自拟养血通经汤治疗。
2
处方
当归 10g,香附 10g,,生地黄 10g,熟地黄 10g,益母草 10g,川穹 10g,白芍 10g,枸杞子 10g,柴胡 5g,乌药 5g,,鹿角霜 10g。
全方养血化瘀,柔肝调经。服药7剂后,小腹空痛已愈。又继7剂,月经来潮,经量增多,经色转常。嘱每月经前10天服此方,服至月经净后第3天。调治2个月后,月经正常。
【医案出处】刘毅.李辅仁学术特点[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3,17(5):23.
3
按语
李老自拟养血通经汤。方中当归、白芍、益母草、川穹等药物补益血液、活血调经,生地、熟地、枸杞子滋补肝肾,香附、柴胡疏肝理气,乌药助于疏通气血,鹿角霜则起到温补作用,整体方剂温和调理、补益气血,通调冲任。
此案体现了通过辨证施治,采用养血柔肝、调经止痛的中药方剂,治疗月经失调、缓解小腹痛症的显著效果,充分彰显了中医在调理女性月经不调及气血失调中的独特优势。
本案提示:面对长期未愈的月经问题,应避免盲目依赖单一的活血化瘀药物或西药治疗,而应从全身出发,结合辨证施治的中医方法,才能取得更为持久和有效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