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养生保健 我要投稿
清代宫廷代茶饮中,这些中药最常用
来源:广东中医药 2024-12-31 [健康] [养生保健]
中药代茶饮以祛邪治病,防病保健为宗旨,具有方便、灵活、有效、节约、针对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清宫代茶饮具有用药精准,配伍精炼,涉及病种广泛等特点,值得深入学习研究。
  • 常用中药的性味特点

 

清宫代茶饮中经常使用的中药,多属于药性平和之品,如山药、甘草、枸杞子、茯苓、桔梗、酸枣仁、泽泻、麦芽等,或用偏温、偏凉之品。

 

从药性来说,代茶饮常用药味甘淡之品,如茯苓、薏苡仁、黄芪、泽泻、山药、甘草、大枣、白扁豆、枸杞子、石斛、滑石、灯心草、葛根、金银花、青果、沙参等。

 

值得一提的是,符合上述两特点的中药,除了少数几种(泽泻、滑石、灯心草、沙参),多数属于现代经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食药物质”),表明具有安全性和比较适口的特点。

 

 

  • 使用频次较高的诸类中药

 

清宫代茶饮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多属益气、滋阴、和胃、消导、祛湿、解表、清热之品。

 

常用益气药,如人参、西洋参、黄芪、甘草、白术、大枣、白扁豆等。

 

滋阴药是很常用的,使用频次高的为麦冬、天冬、沙参、石斛等。

 

常用的理气和胃药如陈皮、香附、青皮、枳壳、槟榔等。

 

消导药在清宫代茶饮中十分常用,如山楂、神曲、麦芽、谷芽等。

 

清宫代茶饮中两类祛湿药的使用频次均较高:芳香化湿药有苍术、厚朴、广藿香、砂仁等;利水渗湿药如茯苓、薏苡仁、泽泻、灯心草、滑石等。

 

常用的解表药如菊花、桑叶、薄荷、蔓荆子、柴胡、葛根、荆芥、紫苏、生姜等。尤以菊花、桑叶最常用。

 

应用频次较高的清热药大抵有如下18种:天花粉、竹叶、知母、栀子、芦根、黄连、黄芩、地黄、玄参、牡丹皮、金银花、连翘、青果、青蒿、地骨皮、藕、梨、荸荠等。

 

代茶饮中还常用酸枣仁、远志、龙骨、石菖蒲、茯神等安神药;

 

当归、熟地、白芍等养血药;

 

桔梗、竹茹、半夏、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等化痰药;

 

苦杏仁、枇杷叶、桑白皮等止咳平喘药。

 

其他种类中药,如活血、止血、温阳、温里等类在代茶饮中使用频次较少。

 

 

  • 用药量的特点

 

单味药的用量小也是清宫代茶饮用药特点。一般都小于煎剂的单味药常用量,往往只相当于常用量的一半或三分之一。不少中药如甘草、砂仁、竹叶、竹茹等在代茶饮方中的用量只有一钱(3克),其他多数药的用量也以二钱(6克)居多。

 

清宫代茶饮常用药物如下:

 

(1)解表药:菊花、桑叶、薄荷、蔓荆子、葛根、荆芥、紫苏叶、生姜等;

 

(2)清热药:天花粉、竹叶、知母、栀子、芦根、黄连、黄芩、地黄、玄参、丹皮、金银花、连翘、青果(橄榄)、青蒿等;

 

(3)祛湿药:苍术、厚朴、藿香、砂仁、茯苓、薏苡仁、荷叶、灯芯草、荷梗;

 

(4)消导药:山楂、神曲、麦芽、谷芽;

 

(5)理气药:柴胡、陈皮、橘红、香附、青皮、枳壳、槟榔;

 

(6)活血药:丹参、川芎、郁金等;

 

(7)养血药:当归、熟地、白芍等;

 

(8)止咳化痰药:桔梗、竹茹、半夏、川贝、浙贝、瓜蒌、苦杏仁、枇杷叶等;

 

(9)安神药:酸枣仁、远志、石菖蒲等;

 

(10)补气药:人参、西洋参、黄芪、白术、大枣等;

 

(11)滋阴药:麦冬、天冬、沙参、五味子、石斛等。

 

清宫医药档案中的代茶饮种类繁多,用药精准,配伍精炼,涉及病种广泛,它既保持了中医辨证论治特色,又克服了汤剂繁杂、浪费药材的不足,且药性平和,适宜于长期服用。当然,因其作用温和,故对于急性病仅能作为辅助手段。■

 

【内容来源:《中华茶文化与健康》,作者:陈可冀】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