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名医论坛 我要投稿
蔡立民:健脾益气,补肾强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来源:广东中医药 2024-05-22 [其它] [名医论坛]

【基本资料】

黎某,女,时年68岁,于2015年05月28日初诊。

 

【发病过程】

患者4年前渐出现双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疼痛游走不定。曾在多家医院门诊就诊,类风湿因子(+)。外院诊断:双膝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干燥综合征。欲求中医治疗,遂来诊。

首诊证候

症见:患者双膝关节畸形、晨僵,活动受限,平素易感头部麻木,易疲乏,活动后心慌,眠欠佳,易烦躁,难入睡,胃纳一般,无腹胀,二便调。舌瘦,淡暗,舌苔薄白腻,脉细。

查体:双膝关节稍肿胀,压痛(+)。

 

辨证论治

西医诊断:1、双膝类风湿性关节炎  2、干燥综合征。

中医诊断:着痹(气血两虚,瘀阻经络)。

治法:补气健脾,养血安神,祛瘀通络。

处方:患者脾虚不健运,气血亏虚则乏力心慌,气虚不运,血虚不濡则瘀阻经络,以致关节肿痛,久病伤阴,阴不潜阳,故难眠,具体方药如下:

五指毛桃30g,白术20g,茯苓20g,山药15g,太子参15g,当归15g,丹参10g,百合20g,刺五加30g,夜交藤30g,蜈蚣2条,炙甘草5g,鸡血藤30g。

共7剂,日1剂,水煎服。

 

随诊过程

 

二诊:2015年06月04日

患者诉初诊间断服用原方中药,膝关节疼痛较前好转,但晚上遇冷疼痛加重,肿胀压痛减轻,今仍有疲乏,时有心慌,气短,自汗,纳眠差,口干,偶有下肢皮下瘀点,二便调。舌淡红,苔干根腻,脉细。

处方:此为服药后症减,但易冷加重,为气虚及阳,阳气不足,方药予加强健脾补肾,养血安神,通络止痛,具体方药如下:

党参15g,茯苓25g,白芍20g,五味子8g,黄芪20g,生地黄25g,合欢皮15g,全蝎5g,巴戟天15g,杜仲15g,白术15g,川芎15g。

共7剂,日1剂,水煎服。

1周后复诊,患者诉诸症减,守方巩固服用10余剂。

 

【按语】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主筋,藏血,肾主骨生髓,肝肾同源,共养筋骨,故筋骨疾病与肝脾肾相关。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脾肾与人体免疫机能是密切相关的。

本案为老年患者,罹患者风湿日久,渐伤脾胃,脾虚气血生化乏源,血不养心,则心脾两虚,表现心悸、气短、自汗、纳差、皮下瘀点,治宜健脾益气,养血安神,在补脾基础上酌加补肾强筋、通络止痛药物,则可邪消正安。

蔡主任认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应该抓住肝脾肾亏虚这个根本内因,通过纠正类风湿关节炎内在的体质偏差,结合祛除风寒湿热病邪,将对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控制起到良好的作用。提倡扶正为主,祛邪为辅,扶脾肾之阳(气),扶肝肾之阴(血)。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完全照搬本案中的治疗方案。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东莞市人民医院,医学指导:蔡立民 主任中医师】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