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脾胃居人体中央,是人体的“后天之本”,也是脏腑气机升降枢纽,脾气升则肝肾之气皆升,胃气降则心肺之气皆降。若脾胃功能异常,一则滋养化源之力不足;二则会导致体内各器官协同运作效率降低,疾病就会发生。
尤其是在春季,虽然万物复苏、一片生机,但脾胃的功能却是受限的。因为肝属木,脾属土,春天肝气旺盛,就容易过度克制脾土,导致肝脾失和,进而影响脾胃功能。很多人在春季会有疲乏无力的感觉,这就是脾虚了。
春季如何养脾胃?
李东垣的《脾胃论》中说:“脾胃不足之源,乃阳气不足”,即是说脾胃虚弱的主要原因是阳气不足。具体来说,脾胃虚弱有四种致病因素:劳倦伤脾,喜怒过度,饮食失节以及七情耗气,均可引起脾胃阴阳失调,升降失司而发病。
01
保养脾胃的四大要诀
中医学认为,脾胃是脏腑气化升降的枢纽,为气血生化之源。而“动为纲,素为常,酒少量,莫愁肠”则是保养脾胃的四大要诀。
动为纲
指适当的运动可促进消化,增进食欲,使气血充足,精、气、神旺盛,脏腑功能不衰。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锻炼方式。
素为常
少吃油腻的食物,多吃蔬菜。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以便清理肠胃。进食要温凉适当,以免热伤黏膜,寒伤脾胃。
酒少量
不要嗜酒无度,以免损伤脾胃。
莫愁肠
中医认为,思成过度易伤脾胃,久之会气血生化不足,使精神疲乏、心悸气短、健忘失眠、形体消瘦,从而导致神经衰弱、肠胃神经官能症、溃疡病等。
02
调养脾胃的方药
补中益气汤
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等。
参苓白术丸
用于脾虚便烂、虚胖。
五苓散
化气利水,健脾祛湿,用于腹胀水肿、小便不利、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附子理中丸
丸温阳健脾,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胃脘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
补脾益肠丸
益气养血,温阳行气,涩肠止泻。用于脾虚气滞所致的泄泻,症见腹胀疼痛、肠鸣泄泻。
加味逍遥丸
疏肝清热,健脾养血,用于肝郁血虚,肝脾不和引起的两胁胀痛、头晕目眩、倦怠食少、月经不调,脐腹胀痛。
03
调理脾胃的穴位
中脘穴
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还能调理其他的腑病,疏利中焦气机。
足三里
这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有燥化脾湿的功效,能调理肚腹内的问题,为养身要穴。
涌泉穴
脾胃虚弱之人,基本都会出现“上热下寒”,灸后容易上火,所以需要加灸涌泉引火下行。
04
调理脾胃的动作
八段锦是传统健身功法,简单的8个动作,就能对全身脏腑及四肢、头颈、躯干等部位进行锻炼,是非常适合中国人的一种健身方式。今天要为大家推荐的是八段锦中的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来源:养生中国、成都中医附院 四川省中医院等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