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养生保健 我要投稿
身体好不好,胃决定!但你的养胃法,可能是错误的~
来源:养生中国 2024-01-15 [健康] [养生保健]
俗话说“十胃九病”,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胃不够坚强。平时饮食不规律,偶尔大吃大喝,都难免导致有时候胃不舒服。 但是,胃又是很重要的人体器官。

存得一分胃气,保得一分生命

 

“胃气”是中医的专有名词。

 

而所谓“胃气”,其中一个含义即指胃的受纳功能,胃气盛衰决定了胃主受纳功能的强弱。

 

《灵枢·五味篇》中说:“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

 

意思就是说,我们的日常饮食入口后,需受纳于胃腑,再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用以滋养人体的脏腑、经络以及四肢百骸。

 

胃气充足,则人体吃得好、能吸收,身体健康程度高;如果胃气受损,五谷不能消化,身体会越来越消瘦,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就可能出现各种疾病。

 

一般来说,大家也都有这个常识:再重的病,只要还能吃饭,就是胃气未竭,预后就好,只要积极治疗,就有向愈的可能。如果胃气衰败,饮食不入,预后就非常不好了。

 

 

养胃不对,努力白费

 

很多人养胃时就关注两个字“暖”和“软”,认为有胃病就该吃温暖的、易于消化的食物。

 

可是,有人胃痛,吃了热食后反而更严重了,这是为什么?

 

其实,这就是您没有分清寒热!

 

01

 

胃寒需暖

 

中医看胃病,大约90%都是胃寒。

 

胃腐熟食物需要热量,胃中无火,就无法腐熟食物,胃脘冷痛、腹泻、胃口差、消化不良、反胃、呕吐等症状就会出现。

 

长此以往,寒气会不断损伤胃的消化功能和免疫功能,非但容易导致胃病频发,还可能因此造成营养不良、体弱多病。

 

 

解决方法:温补心阳。

 

火能生土,即心火生胃土,也就是说,补充心火有助于胃的健康,心火足能让胃火旺,这也就是五行所说的“虚则补其母”。

 

大家可以在煲汤或做菜时加一些温补心阳的药食同源药材,如薤白、肉桂、干姜等,以助胃生火。

 

此外,还可通过喝热水、吃热食以及合理的室外运动来增强胃动力。

 

 

02

 

胃热需凉

 

胃火不足会出现胃寒,胃火过亢则会出现胃热。

 

胃热的患者经常有饥饿感,总觉得吃不饱,俗话称为“慌饭”,中医称为“消谷善饥”。

 

胃热是炎症的催化剂,急性酒精性胃炎、出血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习惯性便秘等患者多有胃热。

 

长期胃热不消、炎症频发,对胃黏膜损害很大,有几率诱发粘膜上皮细胞癌变。

 

 

解决方法:清热下火。

 

对于胃热刚起的患者来说,适当吃凉性的药食材可清热泻火、滋阴生津,比如生菜、苦瓜、梨、西瓜、薄荷、金银花、菊花、薏仁等,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

 

给大家推荐一个清胃火的小食疗方——皮蛋拌豆腐。

 

做法:每天用两个皮蛋,加上4两石膏豆腐,拌匀后加上麻油,放少量盐,当菜吃。

 

需要注意的是,大家一定要去正规商超购买有检验合格标志的无铅皮蛋,高血压患者则慎食皮蛋。

 

 

对于胃火长期过重者来说,久病必然会伤及阴分,多会出现口渴、感觉饥饿又吃不下的症状,有时伴有轻微咳嗽、虚汗多、便秘、腹胀等症状。

 

 

解决办法:滋养胃阴。

 

可以尝试使用石斛、玉竹、芦根、乌梅等食材养阴生津。

 

 

 

 

 

自查胃热胃寒

 

 

如果您不能判断自己是胃寒还是胃热,赶快收藏下边这个表格:

 

图片

 

如果您发现上边的两种情况都与您不符,那也不用担心。

 

因为,临床中胃病的情况有时并非这么单一,除了单纯胃寒和单纯胃热,很多人还会表现为寒热错杂,此时最好到正规中医院寻求医生的帮助。

 

 

 

 

养胃护胃怎么做

 

胃病素有“三分治,七分养”的说法,养胃气、预防调理才是首选之策——

 

✿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少吃粗糙、刺激性强的食物。

 

✿细嚼慢咽:让唾液与食物充分搅拌,从而帮助消化,可以对胃黏膜产生保护作用。

 

✿早起一杯温开水:起来缓慢喝一杯温开水,一来可以唤醒脾胃,二来可以温养脾胃的阳气。

 

✿饭后走一走:饭后1小时平静地散散步,可以给胃消化食物起到“助攻”作用,给胃减轻工作量。

 

✿推拿按摩:运动不便者,饭后或睡前可以搓热双手,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60~90圈,然后再双手按摩放松小腹。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