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养生保健 我要投稿
冬季养肾,中医推荐吃芡实,尤其适合煮粥
来源:广东中医药 2023-12-15 [健康] [养生保健]
进入大雪节气后,广东的冬天也逐渐到来。中医认为,冬季进补,补肾最为重要,肾中精气藏得充足,才能保证身体健康。今天,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肾病科刘立昌主任医师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冬天如何补肾。

01

穿衣避寒

 

衣着过少过薄易感冒又耗阳气;衣着过多过厚则汗孔开泄,阳气不得收藏,寒邪易于侵入。冬季穿着最好以舒适、不出汗为宜。

 

身体阳气偏弱的人,立冬后要注意护好头部、肚脐、脚踝,这是风邪最容易攻击的地方。

 

提醒大家不要“要风度,不要温度”,避免受寒感冒,诱发身体基础疾病加重。

 

 

02

充足睡眠

 

人类没有冬眠机制,睡觉是人们修养生息、养精蓄锐的重要方式。《黄帝内经》中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进入冬天,我们要遵循“早卧晚起”的养生法则,保证充足的睡眠。

 

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宜起早,肝病、肾病、胃病患者不宜贪黑。

 

 

03

补肾佳品——茨实

 

冬天要补肾,还可以多吃一些有益于补益肾气的食物,今天刘主任就来给大家特别推荐一款补肾佳品——茨实。

 

芡实,因它的果实很像鸡头,所以又称“鸡头米”,是传统的中药材和珍贵的天然补品,可以药食两用。有人谓其补肾效果强于山药,祛湿效果优于红小豆。它有“水中人参”“不老米”“千古健脾固肾圣药”等美誉,是《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上品药材之一。

 

芡实性平,味甘、涩。归脾经、肾经。能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用于治疗脾肾气虚湿盛、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虚久泻、白浊、带下等。

 

 

 

《神农本草经》谓其“主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

 

《本草纲目》“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

 

《本草求真》“味甘补脾,故能利湿,而使泄泻腹痛可治,……味涩固肾,故能闭气,而使遗带小便不禁皆愈。”

 

《玉楸药解》记载“其味甘,性涩……止遗精,收带下。芡实固涩滑泄,治遗精失溺、白浊带下之病。”

 

《神农本草经》记载芡实可“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 。

 

 

 

中药方剂水陆二仙丹即为芡实、金樱子二味药组成,由此衍生出中成药水陆二味丸(成分芡实、金樱子),用于肾虚精关不固,男子滑精,妇女白带。而现代研究发现芡实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缓衰老速度。

 

芡实性味平和,是药食同源的佳肴,一直都深受大家喜爱。可以用来煮粥、煲汤、煮水当茶饮等。目前天气转冷,食用芡实粥尤为合适。

 

芡实粥,怎么做?

 

原料:芡实20克,粳米150克。

 

做法:先将干芡实洗干净后泡水一会后捞出,再将粳米淘洗干净;锅置于火上,放入粳米、芡实和适量的清水熬煮成粥。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喜好,加入少量白糖调味即可。

 

口感功效:味甘可口,益肾固精、健脾除湿。

 

当然,也可根据个人体质不同,再加入适量百合同煮即成“芡实百合粥”,加入适量薏苡仁同煮即成“薏米芡实粥”,加入适量山药同煮即成“山药芡实粥”等。

 

注意事项:

 

●因芡实有收涩之性,忌过多食用,不适合将它作为主食。

 

●湿热内盛,平素大便硬或便秘、小便不利、腹胀满、停滞不化者慎食。

 

●总之,芡实药食两用,适量食用芡实可以为身体带来很多好处,但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肾病科】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