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正在为中药材除草 摄影 雷意婷
折旗村位于栗溪镇最北端,国土面积21.25平方公里,耕地964亩,山林29000亩,水域400亩,辖4个村民小组158户,其中脱贫户60户。村集体经济主要依赖光伏发电和山林补贴,年经营性收入不足20万元。
折旗村海拔高、荒山多,土地肥沃,野生中药材品种多。早在2015年,村“两委”就有了种植中药材的念头,他们自费到宜昌夷陵、十堰郧西、襄阳保康等地考察,决定发展百部、苍术、黄精、射干等中药材种植。
2021年,村“两委”关于发展中药材种植的规划,得到了东宝区政府、区乡村振兴局、栗溪镇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折旗村中药材产业基地开始挂牌建设,沉寂的猴家埫开始焕发生机。
折旗村中药材产业项目投资近1000万元,目前已种植百部380亩、苍术120亩、黄精50亩、射干50亩,总种植达面积600亩。380亩百部中已有60多亩到达成熟期,即将在今年秋季收获。
空中俯瞰折旗村中药材产业基地 摄影 谢贵莫
据村支部书记、合作社社长杨兆刚介绍,两年来,村“两委”先后争取各类资金600多万元,自筹资金300万元,复垦猴家埫荒坡200亩,栽种油茶、五角枫、三角枫、女贞3万株,林下种植百部120亩;修通了6.6公里闭环“产业路”;新挖了2口蓄水大堰并配套两处泵站,开通了节水灌溉管网。目前已全面完成项目一期种植目标。
产业的发展,让村民看到了希望。杨兆刚介绍说,基地解决了45名本村劳动力就业,每年发放务工工资20万元以上,一些老年人能就近参加除草、施肥、浇水、采收等工作,每年可挣到1万元。基地还示范带动了35户村民种植四类中药材170亩,低成本为他们供种,免费提供技术指导,统一回收成品,村民从基地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64岁的村民朱玉顺和丈夫都在基地务工,她一脸满足地说:“我们老两口年纪大了,无法外出打工。我们在基地务工,每年能挣两万多块钱。”
产业的发展让村集体也开始从中获益。杨兆刚保守地算了一笔账,今年秋季60多亩成熟百部采收,以每亩8000斤、每斤3元计算,可实现收毛收入150万元,扣除各项成本开支,今年可获纯利80万元。从明年开始,每年轮种轮收一批,村集体纯收入有望过百万元。
中药材长势喜人 摄影 雷意婷
靠山吃山,折旗村敢向荒山“药”产业,让荒山变“金山”,兴了山村、富了百姓。
作者:杨嘉怡 雷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