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养生保健 我要投稿
调理“年轻化”失眠,中医有妙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3-04-10 [健康] [养生保健]
失眠等睡眠障碍不仅困扰着老年人,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今年世界睡眠日,不少失眠患者寻求中医药帮助——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良好睡眠,健康之源”。当天,河北省中医院在门诊大厅举办义诊活动,不少失眠患者来寻医问药,该院不仅为患者进行咨询预约,提供耳穴压豆等治疗,还免费发放安神泡脚包,为患者解决睡眠问题。河北省中医院脑病科主治医师蒲俪丹介绍,在快节奏的当下,失眠等睡眠障碍不仅困扰着老年人,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此时,有更多的人寻求中医的帮助,体会到了中医药对解决睡眠问题的独特优势。

睡眠障碍患者呈现年轻化趋势

去年的世界睡眠日,河北省中医院睡眠中心门诊正式开诊,如今,已经运行了一年的睡眠中心门诊受到患者的好评。“睡眠中心门诊暂时下设在脑病科,门诊患者占整个科室的三分之二,焦虑、烦躁等合并睡眠问题的患者居多。”蒲俪丹是睡眠中心门诊负责人之一,她介绍到,睡眠中心门诊还下设了理疗室,能提供中药熏洗、耳穴、头皮针、针灸推拿等疗法,医院自制的安神泡脚包也受到患者的欢迎。

她表示,在去年底今年初,门诊患者增多,很多新冠康复后的患者表现为失眠、入睡困难、睡眠中断、多梦等合并焦虑问题,也有老年人,患其他疾病合并认知障碍,导致了失眠。一位90多岁的老太太,在感染新冠病毒后第7天突发脑出血,后伴有言语不清、整宿不睡觉的情况。蒲俪丹对患者进行三焦辨证,采用麻杏石甘汤搭配桂枝龙骨牡蛎汤的底方,并配合耳针,帮助老人调整了睡眠。

“原来认为出现失眠最多的人群是老年人,但现在有睡眠障碍的年轻患者越来越多,甚至是青少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王彦华表示,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2018年发布的数据显示,90后睡眠时间平均为7.5小时,低于健康的8小时睡眠时间,6成以上觉得睡眠时间不足。年轻人习惯熬夜、使用手机时间长,这些生活方式都会打乱机体的生物钟,导致睡觉节律紊乱,睡觉时间越来越晚、入睡也越来越困难。蒲俪丹在临床上还遇到不少由于家庭环境、性格影响、学业压力饱受失眠困扰的青少年。

同时,随着睡眠医学的发展、多导睡眠监测的应用,睡眠问题更加细分。在睡眠障碍国际疾病代码中明确了90多种睡眠疾病,临床常见的就有20多种。“睡眠问题大致可分为睡不着、睡不醒、睡不好。”王彦华介绍,失眠是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情况,临床中还有多发于青少年的发作性睡病,以及熬夜、多次起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不宁腿综合征等。

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安睡妙方

“判断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是,你的睡眠问题是否引起了第二天日间的头昏、疲乏,甚至出现血压的改变、血糖控制不好。”王彦华表示,如果一周出现3次以上的入睡慢、早醒、中间醒太多次等问题,就要尽早寻求睡眠医学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中西医评估,进行一人一方的诊治。

中医认为,情志、饮食、生活作息等因素引起脏腑气血失和,使得阴阳失调、心神不安,便会引起失眠。什么是中医治失眠的“法宝”,几位医生不约而同地表示就是“辨证论治,以确定因人而异的治疗方案”。

蒲俪丹深谙中西医治疗睡眠障碍的不同特点,“中医治失眠是根据患者体质,整体去调整,考虑全身脏腑经络,而且中药没有依赖性。”对于症状稍轻或年龄较小的患者,她尽量使用非药物疗法,辅助开一些甜梦口服液等中成药。

“我给每个患者开的方子都不同,要根据他的舌质脉象、临床表现等,开具个性化的诊疗方案。”王彦华说,一般可将失眠证型分为肝火扰心证、痰热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和心胆气虚证,根据不同证型处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黄连温胆汤加减等汤剂,很多患者复诊反馈,中药见效很快。

“临床上我们遇到心脾两虚证型的失眠患者最多,其次是肝气郁结。”高静芳介绍,对于失眠患者,除了药物治疗,还会安排针灸、推拿、耳穴埋豆、拔罐、中药包泡脚等非药物疗法。患者自己平时可以多进行穴位按摩,选取神门穴、内关穴、三阴交、印堂穴等穴位,每次按摩3~5分钟,一天进行3~5次,逐步改善睡眠质量。

正确理解睡眠,建立规律作息

在今年世界睡眠日当天,浙江杭州启动了“每天早睡一小时”公益活动,传递科学面对睡眠的理念。活动现场,浙江省中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医师高静芳作《规律作息健康睡眠》的主题演讲,市民听后纷纷分享自己的睡眠问题,找寻问题背后的生理心理因素。

“想要11点钟上床睡觉,一定是10点半左右就要放下手里的事,告诉自己要爱惜自己,有什么事情明天再做。”高静芳遇到很多中青年患者,家庭事业两手抓,总在深夜忙碌工作与家务,睡眠时间越来越少,久而久之身体与精神状态都垮了。

在高静芳看来,对睡眠要有正确的认知,自然界有昼夜交替,人也是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中医认为人体阴阳之气随昼夜的交替而往来,而恶性循环的熬夜破坏了睡眠规律,导致阴阳失交,阴虚不能纳阳,或阳虚不得入于阴,再去调整就困难了。

高静芳表示,轻度睡眠障碍的人群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调整,保持睡眠节奏,养成到点入睡的习惯;制造“睡眠动力”,白天多晒太阳、多活动,到晚上天暗下来,这种反差让大脑充分分泌褪黑素;最后,身心放松地面对睡眠,不要有焦虑情绪。“当无法入睡时,不要尝试强迫自己睡觉。”王彦华建议,此时可以先起床,调整呼吸之后再尝试入睡,避免过分关注睡眠时长等细节,不要有睡眠焦虑。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