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小寒节气,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持续降低,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民谚有云:“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还有“小寒胜大寒”之说。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日子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养生可从饮食、运动、起居等方面调理,达到顺应自然、增强抵抗力的目的。
养生食谱
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抵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
板栗玉米鸡汤
食材:新鲜板栗半斤,鸡半只,玉米一根,生姜3片,枸杞10克,龙眼肉10克,红枣3枚,食盐适量。
烹调:新鲜板栗剥去壳和内薄皮,将鸡肉洗净,焯水,玉米切断,生姜切片,红枣去核。将上述食材(除枸杞)一同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1.5小时,最后加枸杞煮沸5分钟左右,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益气活血。可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腹泻、便溏、反胃恶心欲呕和肾气不足所致腰膝酸软、小便频多等不适症状。
注意事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煲汤不宜太久,大火煮开后小火煮半小时即可。新冠恢复期仍有咳嗽症状的人群不宜食用。
党参核桃瘦肉汤
食材:党参10克,核桃仁50克,瘦肉一斤,莲子(去心)10克,生姜3片,食盐适量。
烹调:将瘦肉洗净切块后焯水,生姜切片,莲子去中间绿色的心备用。将所有食材一同放入汤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小时,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益气健脾,补肾益智,润肠通便。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适合脾肾两虚人群。
南瓜小米山药粥
食材:贝贝南瓜1个,大米50克,小米30克,铁棍淮山1根,芡实10克,红枣(去核)3枚。
烹调:将南瓜和淮山去皮洗净切块,芡实、小米、大米洗净并用水浸泡20分钟,将上述食材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中小火煮,煮至粥成即可。
功效:益气养胃,健脾祛湿。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适合脾虚湿盛人群。
茶饮——灵芝圆肉大枣茶
食材:灵芝3-5克,桂圆肉3-5粒,红枣2枚(去核),茉莉花1-2克。
烹调:将所有材料,加适量清水煮10分钟左右,或加沸水焗泡10分钟左右,代茶饮。
功效:益气补血,养心安神。适用于气虚质患者疲乏、失眠、面色萎黄等不适。
运动保健
在三九寒冬之际
进行适宜的健身锻炼
能增强体质
防治因寒冷而引发的各种疾病
锻炼时间宜选在日出之后
等气温略高时再开始
锻炼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
待身体暖和再脱掉厚重的冬衣进行运动
运动量宜由小到大
以微微汗出为宜
避免在大风、大雪、大雾、大寒的
环境中锻炼
中医外治
寒从足下生,泡脚通经络
中医认为“寒从足下生”。足部为足三阴经、足三阳经交接的部位,是治疗疾病和养生保健的重要部位,天气寒冷时,可每天晚上用中药泡脚。
选取温阳、祛寒的中药材,水煎后将药汁倒入盆中泡脚,使药物刺激于足部经络、腧穴,达到祛寒散邪、温经活血、疏通经络、预防疾病的作用。
中药泡脚配方:艾叶10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
按摩五心
人体有五个中心穴位,经常按摩,可以强身健体、延缓衰老。
1、头中心:即百会穴,在头的正中间。
方法:可经常用掌心按摩,因头为诸阳之汇,也是人体的高处。
2、胸中心:即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的中点。现代科学研究认为,人老是从胸腺开始衰老的,经常捶打这里,可驱散心中的抑郁之气,还能排泄毒气、延年益寿。
方法:可两手交叉,握空心拳,不要太实,捶打此穴。
3、腹中心:即气海穴,位于脐下1.5寸。
方法:可每天早晚,用掌心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摩六十下,让丹田有温热舒适的感觉。
4、手心:即劳宫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劳宫穴在心包经上,经常按压,可强壮心脏。
方法:可以用两手拇指互相按压;也可将两手顶在桌角上按劳宫穴,时间自由掌握,长期坚持可使心火下降。
5、脚心:即涌泉穴,位于脚底中线前1/3与后2/3交界凹陷处。
最好是劳宫穴(手心)与涌泉穴(脚心)互相交叉按摩。涌泉穴是肾经的穴位,劳宫穴是心包经的穴位,互相交叉按摩可以达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效果,能缓解失眠。
方法:可在每晚临睡前半小时,擦热双手掌,然后右掌按摩左脚涌泉,左掌按摩右脚涌泉,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促进睡眠。
起居重三防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凝滞,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防寒:要护头
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节,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外出记得戴帽子。因为头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所在,并且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都上达于头部。
防燥:内服+外用
内服:除了多饮温水之外,还应适量补充蛋白质及脂肪,如滋补汤品、牛奶、酸奶、各类粥品,将水分“锁住”。
外部保湿:可以使用加湿器。此外,还可以在暖气片旁边放置清水,或将干净的湿布放在暖气片上。也可以使用喷壶,在你觉得干燥时或每隔2小时左右在屋内喷洒干净的清水。如果在清水中添加不同功效的精油,还能除菌、添香。
防外感:常伸腰
小寒是风寒感冒多发的时节,除了注意保暖,还要多做肢体伸展运动,振奋阳气,固表防感。此外,还可在每日洗脸后用双手摩擦面部致生热,可增强御寒能力。
经过前段时间的“煎熬”,大家普遍对健康有了更多的重视,愿大家在日常饮食起居中懂得更多养生保健知识,创造美好健康生活。■
【来源: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订阅号,作者:治未病中心顾叶文、杜淑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