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养生保健 我要投稿
打嗝止不住,可能是身体发出的疾病信号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 2022-12-07 [健康] [养生保健]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在维持身体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张北平主任医师及消化道早癌中西医结合防治团队将通过本专栏定期推送消化疾病的养生保健及中西医防治知识,为您的消化健康保驾护航!欢迎持续关注。

宋伯伯近一周来频繁打嗝,自己在网上查了不少方法,身边的亲人好友也给了不少建议,比如:屏住呼吸几秒甚至十多秒、小口慢慢喝凉水、吞一小勺白砂糖、双膝抬至胸部并保持上半身前倾、柿蒂泡水喝等等。宋伯伯逐个试了个遍,结果全都疗效甚微,打嗝还是反复发作,折腾得宋伯伯是吃不香、坐不安、睡不稳,人也憔悴了不少,这才让老伴陪着一起来到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就诊。

 

经过一番仔细询问,医生发现宋伯伯并无慢性基础病,但自从退休便养成了酒足饭饱后立即“沙发瘫”的坏习惯,常常会出现胸骨后灼热感,时不时感觉口中有酸水上泛,因此医生考虑宋伯伯频频打嗝的症状可能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于是建议他先完善胃镜检查,果不其然,胃镜检查报告提示有反流性食管炎(LA-B级)。

拿到报告后,医生耐心地解释道:“您平时饱餐后立即躺下的坏习惯,容易导致含有胃酸的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刺激食管从而引起横膈膜痉挛,于是便出现打嗝的症状。以后可得改掉这个坏习惯,同时也得戒烟戒酒,尽量避免导致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的食物,如巧克力、茶、咖啡等。”随后医生给宋伯伯开了抑制胃酸分泌的西药,同时配合中药调理,并嘱咐宋伯伯改掉平时生活饮食中的坏习惯,及时复查胃镜。经过一段时间的中西医综合治疗及生活、饮食习惯的调整,宋伯伯的打嗝彻底止住了,复查胃镜食管炎也消失了。

【北平说】

一、为什么会打嗝?

在中医方面,打嗝亦称呃逆,多因胃气上逆动膈所致,频发“嗝”声,以病声为名,故有打嗝之说。

现代医学中,膈肌位于人体胸腔和腹腔器官之间,当膈肌因生理或病理原因而不自主地突然痉挛,导致声门关闭,气流受阻,从而便产生一种特有的“嗝”的声音。 其中生理性打嗝可能由吃饭速度过快、吃饭过饱、户外活动时候“喝风”、一过性的情绪激动、吸烟喝酒等因素引起。一般生理性打嗝会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停止,如果频繁打嗝或持续时间超过1天,不能自止,多为病理性打嗝。病理性打嗝,顾名思义,由病而生,多与器质性病变相关,因此是潜在疾病的预警信号。

二、 病理性打嗝——疾病的预警信号

*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相关的病理性打嗝,病因繁多, 可能与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肠胀气、胰腺炎、胆囊疾病、腹腔肿瘤等相关。胃食管反流病所致打嗝,为胃酸反流直接刺激食管,从而引起横膈膜痉挛,可伴有上腹部及胸骨后烧心、灼热感、上腹部隐痛、食后饱胀感、胃口差等不适。

 

*胸腔及心脏疾病*

胸腔及心脏疾病如肺炎、胸膜炎、纵膈炎、纵膈肿瘤、心肌梗死等也可影响膈肌,导致打嗝不止。心肌梗死引起的打嗝可能与梗死或缺血心肌刺激迷走神经、胃肠道应激反应等相关(胃黏膜受到刺激后,兴奋迷走神经)。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相关的打嗝,可能与脑卒中、肿瘤脑转移、脑炎等相关。在脑卒中症状出现前,颅内病变可造成迷走神经异常持续放电,膈肌不断收缩,从而出现打嗝不止的情况。因脑卒中应激发生的消化道急性溃疡,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出血后刺激胃黏膜,逐渐发展波及膈肌,引起膈肌痉挛,也可出现持续呃逆的症状。

*其他病因*

除以上疾病外,使用某些药物如磺胺类药物、酒精、皮质激素类等,以及尿毒症、膈神经或迷走神经损伤或激惹、胸腹腔术后等均可导致顽固性打嗝。

三、生理性打嗝——快速缓解小妙招

(1)按摩穴位

①内关穴: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穴位,该穴具有调节胸腹部气机升降的作用,因此在打嗝时适当按揉内关穴,可调节气的运行,使上逆之气往下降,以缓解打嗝。

②足三里穴:作为足阳明胃经的主穴之一,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肠胃、降气通便的作用,按揉该穴可降胃气、止呃逆(以按揉处有酸痛感为佳)。

(2)弯腰喝温水

弯腰至90度,大口喝下几口温水,因胃和膈肌紧挨,温水可顺食管而下从内部温暖膈肌。另外,这个弯腰姿势有助于内脏按摩膈肌,缓解膈肌的痉挛。

(3)深呼吸法

深吸一口气,憋住数秒,然后再呼出,反复3-5次。这主要是因为人在深呼吸时能更有节律地调节膈肌的收缩与放松,从而缓解打嗝。

如果出现频繁的打嗝症状或持续时间超过1天,不能自止,则建议尽早至医院就诊,排查打嗝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