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王烈泉:温阳补火法治疗复发顽固性口腔溃疡案
来源: 广东中医药 2022-11-02 [中医临床]

袁某,男,时年55岁,1993年10月3日初诊。

发病过程:患者反复发作性口腔舌头溃疡2年余,口腔及舌头多处溃疡,每因劳累后发病或加重,疼痛难忍,影响说话及进食,伴口干苦,睡眠差,纳差,二便正常,自诉平时服食辣椒后疼痛有所缓解。

【首诊证候】

 

症见:口腔黏膜及舌右边不规则圆形黄白色溃疡点共2处,舌右边溃疡面约0.5x0.6cm,周围黏膜充血肿胀,疼痛难忍,每因劳累后发病或加重,影响说话及进食,伴口干苦,睡眠差,纳差,胸闷腹胀,二便正常,舌质淡,苔白腻,脉缓。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口疮。

证型:寒湿郁滞,湿郁化热。

治法:平调寒热,化湿行气,健脾和胃,方剂予枳实消痞丸。

处方:

干姜10克、甘草(炙)5克、麦芽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半夏曲15克、细辛6克、枳实10克、厚朴(炙)10克、黄连5克。水煎服每天1剂。连服5剂。 

 

 

 

【随诊过程】

 

二诊:1993年10月9日

疼痛减,睡眠、胃纳有所改善,胸闷腹胀,口干,二便正常,舌淡,苔白腻,脉缓。口腔黏膜及舌右边不规则圆形黄白色溃疡点、舌右边溃疡面面积与原来同,未见充血。上方去麦芽、枳实加入附子(先煎)10克,黄芪20克。连服5剂。 

三诊:

疼痛大减,舌头不动时不痛,睡眠、胃纳好,胸闷腹胀明显改善,二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缓。口腔黏膜及舌右边圆形溃疡点、舌右边溃疡面面积有所缩小,未见充血。上方去厚朴,加桂枝10克,加重黄芪至30克。再服5剂,每天1剂连服。 

四诊:

症状基本消失,二便正常,舌仍淡,苔薄白,脉缓。口腔黏膜及舌右边圆形溃疡点、舌右边溃疡面面积逐渐缩小,未见充血。上方再加重黄芪至40克,附子加重至15克(先煎)。上方再服5剂,每天1剂连服。 

五诊:

口腔黏膜及舌右边圆形溃疡点消失,舌右边溃疡面面积明显缩小,色浅,未见充血。

处方:干姜10克、甘草(炙)5克、桂枝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附子(先煎)15克、细辛6克、黄芪50克、当归10克。水煎服每天1剂。连服5剂。 

六诊:

口腔黏膜及舌右边溃疡已愈,精神佳,无明显症状,嘱上方再服10剂,每2天1剂。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 

 

 

 

按语:

舌头溃疡是口腔溃疡之一,舌头反复出现黏膜破损、充血水肿和疼痛,具有周期性复发的特点,一般是一处或多处溃疡分布在口腔内各个部位,严重伴有发热、头痛、淋巴肿大等表现。其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感染、神经内分泌失调、消化功能紊乱、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

 

此例患者素体阳虚而水湿内停,寒湿郁滞,湿郁久而化热,初以泄热消痞,健脾和胃,黄连、半夏、枳实、厚朴以泄热消痞,白茯苓、白术、炙甘草、麦芽健脾消导,干姜、细辛温阳以绝湿之源。特别要提的是,借鉴病者平时服食辣椒有疼痛缓解作用而得到启示,故大胆应用附子、干姜、细辛、桂枝等温阳补火之药,且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故临床中疾病千变万化,体质千般万殊,必须细察病情,临证应该仔细辨证,治疗中应该因人制宜,而且可以借鉴病者平时的生活习惯,才能得心应手。本例就是从患者平时服食辣椒有疼痛缓解作用而得到启示,故大胆应用温阳补火之药,且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案编者:林楷锐)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揭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指导专家:揭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王烈泉】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