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王烈泉:归脾汤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案
来源: 广东中医药 2022-10-31 [中医临床]

吴某,男,时年47岁,1997年7月10日初诊。

发病过程: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并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史,二十多天前突然出现头昏出汗,既则排黑便而在当地卫生院住院治疗,经补液、止血、抗炎等治疗后出血减少,但大便潜血检查仍阳性,反复在1+至2+之间,大便潜血检查2+,血红蛋白56g/L。身体日衰,家属紧张而邀余会诊。

【首诊证候】

 

症见:黑便柏油样,面色苍白,精神疲乏,息微气促,舌淡脉细数。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便血。

证型:气虚不摄。

治法:益气摄血。

处方:予归脾汤加减。

白术15克、黄芪30克、红参15克、当归10克、茯苓15克、龙眼肉10克、远志5克、酸枣仁(炒)10克、旱莲草25克、甘草(炙)5克,水煎服,每天1剂。口服云南白药1瓶(4克/每瓶装),分4次口服。嘱家属每天反馈病情。用药1天而未见排黑便,嘱其按照上方连续应用3天。

 

 

 

【随诊过程】

 

二诊:7月14日

未见排便,面色苍白,精神佳,气息低微,舌淡脉细数。血常规血红蛋白60g/L。

处方:白术15克、黄芪30克、红参15克、当归10克、茯苓15克、龙眼肉10克、远志5克、酸枣仁(炒)10克、阿胶10克(烊)、甘草(炙)5克,为初诊方去旱莲草加入阿胶10克(烊),每天1剂,停服云南白药,停用输液和消炎止血药。

嘱服流质饮食,逐渐改为半流,家属每天反馈病情。上方连续应用,5天未解便,每2天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逐渐提升,至7月19日血红蛋白76g/L。 

三诊:7月20日

诊视病情,仍未见排便,面色苍白转红,精神、食欲佳,舌淡脉细数。家属要求出院,嘱改为普通饮食后观察3天后如果病情稳定可以出院。上方维持10天。 

四诊:8月3日

病者诉7月21日已经排便,量不多色黑,精神好,饮食正常。面色稍微红润,精神、食欲佳,大便色黄,舌淡脉缓。大便潜血实验(-),血常规:血红蛋白89g/L。嘱易消化饮食,足够营养。

处方:白术15克、黄芪30克、红参15克、当归10克、茯苓15克、龙眼肉10克、丹参10克、车前子(包煎)15克、陈皮10克、春砂仁(后下)5克,水煎服,每天1剂。5天后改每2天1剂。连用10剂。 

五诊:8月20日

面色红润,精神、食欲佳,大便正常,舌淡脉缓。大便潜血实验(-),血常规:血红蛋白102g/L。仍嘱易消化饮食,足够营养。维持上方每2-3天1剂,连服1月后改用红参15克水煎服,每天1次,连服12天。每月用12天连用3个月。

12月15日行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疤痕;血常规:血红蛋白12.4g。面色红润,精神、食欲、大便正常,正常参加劳动。 

 

 

 

按语:

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出血是由于血管受到溃疡的侵蚀、破裂等所致。毛细血管受损时,仅在大便检查时发现隐血;较大血管受损时,出现黑便、呕血。一般出血前症状加重,出血后上腹部疼痛减轻或消失。本例没有上腹部疼痛症状,由于大出血后突然出现头昏出汗,排黑便,应该是较大血管的受损,在当地卫生院住院治疗出血未能完全控制,持续出血而出现贫血,体质急剧下降出现的一系列症状,虽经补液、止血、抗炎等治疗后出血减少,但是20多天来出血未能完全控制,增加中药治疗后,出血立即得到控制,证明中医药治疗、控制出血是有效的。

 

患者出血而致血虚气陷,突然头昏出汗;脾不统血,排黑便20多天未止;脾虚无生化之源,体质大耗,气虚息微;《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这是血虚的主要渊源,反而又是脾不统血出血的渊源,故治疗以益气补血,健脾摄血为主,方用归脾汤加减,方中以大剂参、芪益气补血,健脾摄血为主;白术、炙草甘温补脾益气以助气生血;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旱莲草、阿胶补血止血;全方共奏益气补血,健脾摄血之功。本例妙在出血阶段应用云南白药,增强止血功效,故一天而基本血止。云南白药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功效。现代研究云南白药有明显促进血小板聚集起到止血作用;抑制静脉血栓形成降低全血粘度,改善血液的血流状态,加快微循环血流速度;有抗炎愈创等作用,内服用于消化道出血有奇妙的止血效果。

(本案编者:伍旭炽)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揭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指导专家:揭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王烈泉】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