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某,男,时年21岁。
发病过程:双下肢痿软、无力2年。2年前有一次过度疲劳,劳动中感受风寒发热,经治疗感冒迅速恢复,但是感冒愈后逐渐出现下肢麻痹无力,继则痿软,而且逐渐加重,1月后已不能下床活动,家人万分焦急,多方求医而未见成效。1983年12月23日于县人民医院,诊断为“脊髓炎”,经过治疗20余天未见好转,自动出院。出院后一直寻医问药,而病情逐渐加重,下肢痿软、痿缩。至1985年就诊时,双下肢能被手随意摆动,可达自己枕部。西医诊断:横贯性脊髓炎。检查所见:双侧下肢肌肉萎缩,肌力“0”级,比弗氏征阳性,双侧下肢一切神经反射消失,深浅感觉消失。血常规:白细胞数目占比11.2×109/L,淋巴占比51%。
【首诊证候】
症见:双下肢痿软不用,腰脊酸软,头晕目眩,失眠多梦,时有遗尿,大便溏,舌淡红,脉细无力。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痿证。
证型:肝肾亏虚。
治法:补益肝肾,益气行血。
处方:鹿角胶丸加减。
鹿角30克(先煎),熟地黄、茯苓、党参、牛膝、 龟板各15克,当归、菟丝子、杜仲、白术各10克,田七5克(研末冲),黄芪20克,5剂,日1剂,水煎内服。
【随诊过程】
二诊:11月25日
服药5剂,头晕目眩减轻,睡眠好,大便也有改善。
处方:鹿角30克(先煎),熟地黄、茯苓、党参、牛膝、 龟板各15克,当归、菟丝子、杜仲、白术各10克,田七5克(研末冲),黄芪30克,红花3克,水煎服,连服10剂。
三诊:11月7日
右侧足趾有微动感,精神大爽,大便正常,食欲增。
处方:鹿角30克(先煎),熟地黄、茯苓、党参、牛膝、 龟板各15克,当归、菟丝子、杜仲、白术各10克,田七5克(研末冲),黄芪30克,红花3克 连服1个月。
四诊:1986年1月10日
双下肢足趾已有轻微活动,仍守前方:鹿角30克(先煎),熟地黄、茯苓、党参、牛膝、 龟板各15克,当归、菟丝子、杜仲、白术各10克,田七5克(研末冲),黄芪30克,红花5克,再入地龙10克。嘱连服3个月,并嘱用手携脚进行锻炼。
五诊:4月7日
双下肢肌肉稍增,已能自主活动,双下肢肌力1级,上方加重北芪50克,嘱继续功能锻炼。
7月3日由家人车载而来门诊,自诉2月前已能借助椅子在床边站立,1月前已借助椅子移步,现在已自主移步。检查:肌力Ⅳ级,双下肢肌肉丰满,活动自如,神经反射存在。再嘱其继续积极锻炼,中药仍守原方,每日1剂,连服3个月,以巩固疗效。
10月5日随访,活动自如,如常参加劳动,嘱其中药继续服用,注意不要过度疲劳,此后每年随访1次,至今未见复发。
按语:
本证由于素体亏损虚,湿热之邪犯肺,肺热伤津,高源化绝,水亏火旺经脉失润,导致手足痿弱不用,发为痿证。此即“肺热叶焦”之理。痿证日久,正气亏损伤及肝肾,精血亏损不能灌溉,经脉失养,故病日久不愈。治疗选用鹿角胶丸以补肝肾,再加黄芪益气生血,田七通淤行血,地龙通络,共奏补益肝肾,益气行血之功,方中田七、地龙而活血通络更使补而不滞,气血得通而经脉得养,如此痿弱之证自然能愈。
(本案编者:洪泽华)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揭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指导专家:王烈泉 主任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