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 疲欲寐,舌苔白滑,脉微细; 及太阳病误汗亡阳证。
笔者以此方治疗虚火喉痹30例,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3 0 例中男13 例.女17例; 年龄 29~67岁;病程3个月~3年; 全 部病例均经中西药物 及理疗治疗无效,辨证属虚火喉痹。故未设对照组。
2治疗方法
病人治疗期间停用其它一切疗法,方选四逆汤加味。
组成:制附子60 g、干姜30g、炙甘草30g、上肉桂12g,上药, 水煎每d1剂,早晚2次 分服,服药呕吐者, 可冷服, 少量多次饮之。
犯为1疗程。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治愈:服药1~ 2疗程, 咽部不适感消失,全身症状改善;
有效:服药2一3 疗程,咽部不适感好转,全身症状改善;
无效 :服药3个疗程,咽部及全身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加重。
3.2治疗结果
30 例中治愈26例,好转4例,无效0例。
4体会
《素问·阴阳别论篇>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 冬故辨治的症结在于如何辨其 阴阳。
本篇讨论虚火喉痹与慢性咽炎相似:多因肺肾亏虚,津液不足、虚火上炎,循经 上蒸,熏蒸咽喉所致。
一般治疗此症:因其咽红肿痛,多诊属阳热,或早期不够重视,过食生冷; 或药用 甘寒,失治误治;或体质虚弱、久病不愈,反复为患。
其实“口内少实火”,虚火上炎,郁结于喉,过用寒凉,更致寒邪深入少阴,致肾中阳 气衰微,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外则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疲欲寐,咽部不适;内则呕吐不渴,腹痛下利,舌苔白滑,脉象细弱。这不仅肾中阳气衰微,更致心脾阳气亦衰,阴寒独盛。
《素问》“阴气衰于下,则为寒厥”,故此症病根在于心肾阳虚,无根之火上扰;主 症在于喉部气血痹阻;治疗关键在于温肾壮阳,引火归元。以四逆汤加肉桂治疗。
方中选制附子毒性稍弱,又有肉桂助其温营血、助气化、益火消阴散寒之功,不 仅便郁结于咽之客寒, 温之能散,且郁于咽喉之客热,散之即通。
但运用此方应辨证准确、中病即止,不可过量,以免伐伤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