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
主流的戒烟行为治疗方法:
侧重于教导人们避免吸烟的暗示,诱导正面的情绪,改变生活方式以减少压力。转移注意力,用其他活动代替吸烟,学习减少消极情绪的认知策略,并建立社会支持机制。这些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戒烟率在过去三十年中一直在20%到30%之间徘徊。
正念训练(Mindfulness training,MT):
在一些精神疾病中显示出益处,包括抑郁、焦虑,以及最近的成瘾。然而,MT还没有通过随机临床试验来评估戒烟效果。
该试验评估比较了MT与美国肺病协会的戒烟训练(freedom from smoking,FFS)的疗效,FFS是一种手册化的、有效的、广泛传播的戒烟治疗方法。
主要目的:评估比较MT与FFS的疗效,治疗完成时和17周随访时的一周时点戒断率和每天吸烟的数量作为主要终点事件。
次要目的:评估两个治疗组完成的家庭练习量与吸烟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方法
纳入标准:
年龄在18-60岁之间;
每天抽10支以上的香烟;
在过去的一年中戒烟时间不到3个月,并有戒烟意愿。
排除标准:
目前使用精神类药物;
在过去6个月中身体健康状况严重或不稳定;
在过去一年中符合DSM-IV其他物质依赖标准。
在向受试者完整描述该研究后,获得书面知情同意。88名平均每天抽20支烟的寻求治疗的成年人被随机分配到MT组或FFS组进行治疗。两组治疗均以小组形式进行,每周两次,共4周(共8次)。
统计方法:
纵向数据采用随机受试者全样本的意向-治疗混合效应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以评估治疗期间(第一阶段)和随访期间(第二阶段)随时间的变化。纵向分析是基于连续的因变量“每周每天平均吸烟人数”。
在适当的情况下,使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和皮尔逊相关系数,使用SPSS 18。
不完整的数据使用整例删除处理,使用所有可用的数据进行参数估计。
所有显著性检验均为双尾检验,误差以±标准差表示。考虑到多重比较校正,显著性为p≤0.025。
研究结果
受试者:治疗组之间的基线和人口统计学特征具有可比性。
参与者的年龄为46岁;
每天吸烟20支;
在16岁时开始定期吸烟;
以前有5.2次戒烟尝试。
正念训练对吸烟的影响:由于接受治疗预期会对吸烟产生非特异性影响,所以使用回归模型分析了开始治疗前一周的香烟使用情况(与基线相比)。
当治疗暴露样本(n = 71)数据使用相同的模型时显示,与FFS组相比,MT组的个体吸烟变化率更大,在随访期间仍保持了这种治疗获益(治疗组×时间,F=11.11, df=1,1082, p=0.001)。
MT组在治疗结束时和第17周随访时的一周时点戒断率更高。治疗结束时(36%vs.15%,χ2=3.45,df=1,p=0.063),第17周随访时(31%vs.6%,χ2=6.32,df=1,p=.012)。
家庭练习与治疗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在MT组,在治疗结束后的正式(r = −.442, df = 26, p = .019) 和非正式练习(r = −.479, df = 26, p = .010) 中,更多的家庭练习与更少的香烟使用相关。
未发现FFS组家庭练习与结果之间存在相关性(df = 29, 所有p > .315)。
结论
这项试验显示正念训练要比目前戒烟的标准治疗能带来更大的益处,有希望成为一种简短独立的戒烟治疗方式。未来的研究可以侧重于评估正念训练的心理和神经生物学作用机制,以及正念训练与药物治疗的结合使用。
参考:Brewer JA1, Mallik S, et al.Mindfulness training for smoking cessation: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Drug Alcohol Depend. 2011 Dec 1;119(1-2):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