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权威学术刊物“自然”旗下《Scientific Reports》发表了一篇文章,与以往的研究不同在于,该研究的调查人群主要是中国香港地区24~84岁的女性,而非欧洲人群,因此对中国人的健康研究具有指导性的意义。研究调查根据其饮用咖啡的类型、杯数和持续时间,计算出了不同咖啡制品和乳腺癌发生之间的风险比值:
咖啡制品和乳腺癌发生之间的风险比值 | |
---|---|
不同类型的咖啡饮用者 | 乳腺癌发病风险 |
习惯饮用速溶咖啡者 | 乳腺癌发病风险高50% |
习惯饮用三合一速溶咖啡者 | 乳腺癌发病风险高152% |
习惯饮用现煮咖啡者 |
乳腺癌发病风险低52% |
注意:习惯饮用速溶咖啡者与现煮咖啡者相比乳腺癌风险更是提高177%!
另一项瑞典于默尔大学(Umea University)的研究同样发现:
每天喝“煮咖啡”平均超过4次的妇女,比每天喝“煮咖啡”平均不到1次的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小很多;而喝速溶咖啡的妇女在49岁前患乳腺癌的风险要大于喝“煮咖啡”的妇女。
喝咖啡能降低乳腺癌风险?
1、咖啡中的某些物质能够抑制乳腺癌相关基因的活性,一种机制可能与咖啡中富含多酚有关。
Life
研究发现
多酚对人乳腺癌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研究也表明多酚具有防治肿瘤效果,对其作用机制认为与多酚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诱导细胞凋亡与诱导细胞分化、抗突变、抗转移等有密切关系。
2、另一个机制可能与高水平的咖啡因摄入有关,咖啡因可以通过影响雌激素水平而防乳腺癌。
Life
实验显示
当体内的雌激素水平E2持续大于等于103pmol/L时,雌激素促进乳腺正常和新生上皮细胞的增殖,从而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及复发率。
咖啡因对降低血液中的雌激素水平有一定的作用,可以减少乳腺癌发生的可能性。然而,当我们选择喝速溶咖啡时,情况却大不一样了……
煮咖啡vs速溶咖啡险
很多人都会在办公室常备一大包速溶咖啡以便随时醒醒脑,但是当你经常性的顺手泡了一杯速溶咖啡的时候,其实无形中却可能把自己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速溶咖啡不仅不够逼格,最重要的是,还非常的不健康。
速溶咖啡是怎么来的?
速溶咖啡的发明最初是为了解决咖啡过剩的问题。人类对速溶咖啡的尝试最早可以追溯到1890年,一个新西兰人最早获得了速溶咖啡的专利。但那时候的速溶咖啡只解决了“速溶”的问题,味道却不尽人意。其实速溶咖啡产生的过程并不复杂。咖啡豆经过烘烤研磨成粉,并用高温的水提取浓缩之后再进行干燥处理,便得到了速溶咖啡粉。实际上,在速溶咖啡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咖啡的风味物质都会损失。因此后来的人们为了改善速溶咖啡的味道,便想方设法在制造速溶咖啡的步骤中加入香味物质来补救。
速溶咖啡更像是人工提取的苦味香料,损失殆尽的咖啡香味如何弥补?那就是添加香精!速溶咖啡将天然咖啡豆里面的营养基本上都被破坏掉了,也没有自然的香气和香醇的口感,营养成分包括多酚和咖啡因都大打折扣。事实上,一杯速溶咖啡中真正的咖啡成分只有现磨咖啡成分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邪恶”的伴侣竟是致癌帮凶!
在喝咖啡的时候,很多人会有不同的搭配创意。比如有些人喜欢撒些可可粉,有些人喜欢挤些奶油,有些人为了省事,会直接配上一个奶精球来提升咖啡的口感。
很多速溶品的“配料伴侣”中都会有植脂末,通常是由葡萄糖浆、氢化植物油和酪蛋白酸钠和各种食品添加剂配合而成。而氢化植物油在氢化的过程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TFA)。营养学界认为, 反式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更危险。
Life
研究发现
乳腺癌的发生与反式脂肪酸(TFA)摄入有关,在加拿大对绝经期女性的食物调查中发现,反式脂肪酸中的反亚油酸与乳腺癌风险密切相关。
喝咖啡小贴士
1、首先尽量选择现磨的咖啡,虽然速溶咖啡十分便利,但是从配料表中可以看到大量的添加剂和香精成分是对健康很不利的。
2、速溶咖啡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都很高,容易摄入过多的热量。尤其是对于控制饮食的爱美女性来说,一杯速溶咖啡有可能会使热量超标。
3、喝现磨咖啡的时候最好少加糖,可以用全脂牛奶来代替奶精,不仅提升了营养价值,口感也得到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