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针灸临床 我要投稿
针治近视眼用这四个穴位可见效
来源:WFAS世针教育 2019-10-29 [针灸临床]
近视是指以视近清楚、远视模糊为特征的眼病,又称“能近怯远症”。清·黄庭镜所著《目经大成》始称为近视,与今同名。多发于青少年。本病见于西医学的近视眼。

【病因病机】

近视眼的形成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而遗传;或后天发育不良、劳心伤神、心阳耗损,使心、肝、肾气血阴阳亏虚、加之不良用眼习惯,如阅读、书写距离过近、照明不足、光线过强、姿势不正、持续时间过长,或在走路、乘车过程中看书等使眼过度疲劳,久视伤血,目络瘀阻,目失所养而致。与心、肝、肾关系密切。

 

【辨证论治】

以视近物正常,远视物模糊不清,视力减退为主症。常有视物过久则双眼疲劳,进展期双眼球疼痛等特点。


肝肾阴虚:视物昏花,失眠健忘,夜寐多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舌红,脉细。
气血不足:面色少华,头晕乏力,心慌气短,懒言少语,纳呆便溏,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则:滋补肝肾,益气养血,通络明目。取背俞穴和局部穴为主。
处方主穴:肝俞 肾俞 睛明 攒竹 承泣 光明

配穴:肝肾阴虚加太溪、太冲、阳白;气血两虚加三阴交、足三里、四白、心俞、脾俞、胃俞。

方义:取背俞穴肝俞、肾俞补肝益肾,为治本之法;取眼区局部的足太阳经睛明、攒竹和足阳明经承泣穴,疏通眼部气血,益气明目;取足少阳经络穴光明,为治眼病效穴。加太溪、太冲、阳白滋补肝肾;加三阴交、足三里、四白、心俞、脾俞、胃俞养心健脾,补益气血。

操作:毫针刺,用补法,气血不足可加灸。以上穴位分2组交替使用,每日1次,或每周3次,留针20~30min。

 

【其他疗法】

皮肤针:取眼周围穴位及风池、合谷、光明穴。常规消毒后,轻度或中度叩刺,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或用电梅花针治疗。

耳针:取眼、屏间前或屏间后、肝、心、肾、神门、枕。每次选2~3穴,毫针中等强度刺激,留针30min,间歇行针,10次为1疗程。或行埋针、或贴压王不留行籽,患者每日自行按压数次,每3~5日更换1次。

头针:取枕上旁线、枕上正中线。按头针常规操作,两区交替使用,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
激光照射 取睛明、承泣、球后穴。每次选2穴,用小功率氦-氖激光仪照射治疗,每穴照射3~5min,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案例分析】

钱某,男,20。因经常骑车看书等用眼过度,致视力减,双眼视力均为0.5。平时自觉头晕,气短,腰酸无力,畏寒肢冷,食欲不好,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诊断:近视。

治则:养肝明目。

治疗:取合谷、三阴交、晴明、球后。

针法:合谷、三阴交,刺法宜补;球后穴,推开眼球,针向球后刺入1寸半,不捻针,不提插,留针40分钟至1小时。睛明和球后交替使用,隔日1次。共针40天,双眼视力恢复,均为1.0,痊愈。
分析:该患者为近视,属肝肾不足型。取眼区局部的足太阳经晴明、治眼要穴球后以疏通眼部气血,益气明目;取足大阴经交会穴三阴交,滋补肝肾,健牌益气;用手阳明经原穴合谷,助诸穴活血通络、养肝明目而收效。

 

【按语】

针灸对低度(-3.00D以下)、中度(-3.00D-6.00D)近视疗效肯定,尤其对假性近视疗效显著。
近视应早期、较轻、年少及时治疗,治愈率高;多数患者一经戴镜矫正,针灸效果往往不如未戴镜者效果好。
在治疗同时,要重视对眼的保护,坚持做眼保健操、经络穴位按摩。注意用眼卫生,在用眼时间较长后,应闭目养神或向远处眺望,对保护眼晴和预防近视具有重要意义。

v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