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两性保健 我要投稿
掌握三道“防线”,轻松击溃宫颈癌大敌,照着做准没错!
来源:保健时报 2019-09-20 [健康] [两性保健]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宫颈癌是42个国家的主要癌症死因。与全球相比,我国宫颈癌发病率高居世界第二位,每年新发宫颈癌达10万多例。宫颈癌如此来势汹汹,人人谈之而色变。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妇产科主任孟元光强调,宫颈癌病因明确,是可以预防的疾病,做好三级预防(三大防线)可以阻断甚至消除其带来的危害。

 

如果给予彼此的爱足够强大,自然会筑起坚不可摧的第一道防线

 

宫颈癌的病因是HPV病毒的持续感染,其与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孟元光介绍,HPV病毒的感染主要通过性传播,如无保护的性生活。另外,还有皮肤与皮肤的密切接触、污染物的接触等。50%~80%性生活活跃的女性会感染HPV。

 

其高危因素有几点:性生活过早;多个性伴侣;其性伴侣有多个性伴侣(又称为高危男子);多产;吸烟;免疫功能低下,如长期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机体抵抗力降低,极易感染HPV病毒;口服避孕药;衣原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目前世界范围内女性初次性行为的年龄提前,而在此期间更换性伴侣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与宫颈癌发病年龄的提前和发病率的增加有关。

 

另外,女性的男性伴侣如果有多个性伴侣,也大大增加了其患宫颈癌的几率。因此,如果夫妻之间、伴侣之间能够有足够忠诚和强大的爱情,自然会减少HPV的传播和感染概率,做到洁身自好是预防宫颈癌的第一道防线。

 

专家提示

99.6%的宫颈癌由HPV感染引起。宫颈癌的一级预防,也就是针对病因的预防,一方面要做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减少病毒感染;另一方面是接种疫苗,防止病毒感染。

 

也许有些过往不尽如人意,尽早完善和提高意识是扭转命运的第二道防线

 

前面提到,持续性的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癌前病变以及宫颈癌的原因。前者HPV持续感染时间为8~24个月,而当HPV感染持续时间达到10年左右则有可能发展为宫颈浸润癌。因此,尽早完善自我、提高防病意识首当其冲。

 

宫颈癌的筛查在降低其发病率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孟元光介绍,二级预防最主要的效果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把宫颈癌癌前病变阻断在癌前期或早期癌,减少晚期宫颈癌的发生,降低宫颈癌的死亡率。

 

目前,宫颈癌筛查的常用方法包括细胞学筛查、HPV检测等。一般来讲,21岁以下不需筛查。21~29岁推荐每3年进行一次细胞学筛查(不查HPV)。30~65岁每5年推荐进行一次细胞学+HPV检查,或每三年进行一次细胞学检查。65岁以上如有既往已充分筛查等经历则不需再进行筛查。

 

一旦诊断出有HPV感染也不必太过惊慌,90%的HPV感染通过机体免疫力可自行清除,不必急于用药,只需定期观察,通常在12个月内转阴,常呈一过性。HPV感染持续12个月以上,癌前病变或癌变的可能性才会增加。而一旦发现有癌前病变则需要进行必要的治疗。

 

专家提示

二级预防为潜伏期预防,关键是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其对提高宫颈癌的治愈率至关重要,早期宫颈癌的治愈率高达91%以上。

 

人的一生可能会错过很多机会,紧要关头的正确抉择是走出困境的第三道防线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宫颈癌的平均发病年龄为49岁,平均死亡年龄为58岁。孟元光说,因其与HPV长期持续感染相关,与性生活时间的长短、性伴侣的多少有关,所以是一个随时间累积的病变过程,在人们性生活活跃年龄区间内,随年龄增长发病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在这一过程中,也许我们没有预防好,也错过了早防早治的机会。但如果在治疗的关键时刻,选择一套科学的治疗方案,就会提高患病后的治疗效果。

 

三级预防为临床预防,也就是确诊宫颈癌后的治疗与康复。是指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确诊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疾病复发,延长存活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级预防有传统疗法和新疗法两大类。传统疗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新疗法有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这些都需要根据具体的疾病情况,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专家提示

三级预防中,医生给出正确的治疗方案是治疗效果好坏的关键,因此对疾病应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科学的判断。

 

写在文后的话

2019年6月《柳叶刀》meta分析显示,HPV疫苗在发达国家内渐现成效,女性接种后5~8年患病率大幅降低,有可能帮助发达国家在数十年内消灭宫颈癌。但HPV疫苗≠宫颈癌疫苗。引起宫颈癌的HPV病毒有200多种亚型,单纯接种疫苗不能完全预防宫颈癌,预防宫颈癌还需在注射疫苗的同时做好定期筛查。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