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皮病目前西医仍无特效方法,西医治疗主要是通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疗效往往并不理想且副作用很大,还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而传统中医对硬皮病有很好的治疗和调理作用。
今天我们详细说说硬皮病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硬皮病
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皮癣”的记载,还提到了本病的转归。如《素问·痹论》有“痹入脏者死”的论述。说明本病日久可影响脏腑,甚至导致死亡。硬皮病不是皮肤病,不会通过任何形式传染。硬皮病的自然病程变化很大,很多病人的手指呈进行性硬化,屈曲挛缩而致残,几乎所有病人最终均有内脏受累。发病初期已有肾脏、心和肺受累表现者,提示预后不佳。肺动脉高压和肠吸收不良为局限性硬皮病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
“硬皮病”的症状
硬皮病属中医痹症范畴,有皮痹(局限性硬皮病)、风痹(系统性硬皮病)之分。皮痹为邪犯皮肤,症见局部皮肤肿胀、硬化、萎缩,以致皱纹消失、排汗障碍、色素沉着或脱失,可有痒痛感,患处感觉减退。风痹是邪犯皮肤又损及内脏,初期自觉肌肉关节疼痛,皮肤肥厚而紧并呈实质性浮肿,肤色异常,先见于肢端,以后可发于全身各部,指趾色紫,遇冷尤甚;中期皮肤逐渐变硬,皱纹消失,色素增加或脱失,感觉减退;后期皮肤肌肉萎缩,僵如皮革,关节强硬,筋失所养,功能受限,指趾变形,甚则溃疡,颜面皮肤变硬变薄,呈面具状,吞咽困难。若治疗不当,预后不良。
中医病因病机
外因:素体阳虚,营卫不足,卫表不固,腠理失于固密,风寒湿邪趁虚而入,凝聚于经络、肌腠或血脉之间,导致营卫失和、气血凝滞,闭塞不通;或外邪随经脉而侵入脏腑,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病。
内因:多有先天禀赋不足或劳累伤精,或因后天饮食不节,生活调摄不当,脾阳受损,精微血液化生不足,导致皮肤、筋骨、关节脏腑失于濡润营养而发病。
满医常纪庆治疗硬皮病
虽然目前硬皮病是医学上的难治病,但在临床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指导下,坚持长期治疗与正确合理用药,是可以治疗乃至康复的。在这里分享一下满医传承人常纪庆治疗硬皮病的方法。
满医治疗案例图
对于硬皮病的治疗,常纪庆采用“温阳散寒治其本,化瘀通络治其标”的原则,以温肾壮督、健脾补肾、活血通络、散寒除湿、化瘀解毒为治疗大法,中药按摩针灸并用,效果明显。
1.以中药散寒通痹、扶正祛邪、温补脾肾、活血通络。
处方
独活12g,桑寄生12g,炒杜仲12g,川l膝129狗脊12g川断12g青风藤12g,雷公藤12g稀莶草12g炙川乌(先下)5g,炙黄芪10g,丹参10g,当归12g,赤芍12g,白芍12g,茯苓12g,炙甘草6g。
方中独活入肝肾祛风胜湿;桑寄生、炒杜仲、川牛膝、川断补肝肾强筋骨狗脊加强活血通络,补肾除湿之效;青风藤、海风藤以祛痰化瘀通络;豨莶草入肝肾二经,能祛风湿、强筋骨、活血解毒,川乌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黄芪补气生阴、利水消肿;当归、白芍补血养血和营;茯苓去湿健脾;炙草益气健脾。
2. 背为心肺之宅,按摩背部能补心肺之阳,舒筋调气,壮阳固表,散寒除湿,益气血和经脉。
3. 针灸: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曲池、后溪、太冲、太溪、悬钟。
4. 用满医特效精油涂抹患处。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原服用激素等西药的患者可逐渐减少激素,西药用量为零,服用西药的副作用逐渐消失。
硬皮病的日常自我调养
俗话说慢性病"三分治,七分养",患者首先要保持豁达开朗的精神状态,不能过度劳累,注意防寒保暖,防止感冒,感染和其它疾病,注意保护肢端和关节突出部位,饮食应偏于清淡,不冷不热,细嚼慢咽,少食多餐,忌吃辣,莫嗜烟酒;适当进行自身或家人协助的功能锻炼,有条件者应配合按摩、针灸、药浴等辅助治疗措施;避免使用对病情不利或对受累脏器有损害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