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2018版)》发布
2018年12月26日,第四届中药大品种论坛暨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2018版)发布会在京召开,中华中医药学会隆重发布了《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2018版)》(后面统一简称为:“报告”)。报告由中药大品种联盟联合万方数据、中华中医药学会研究与评价办公室编制。
过去的一段时期里,中药产业的价值感、方向感不清,影响了中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当前我国医药产业生态格局和行业运行规则正在剧变,医药价值回归的大背景下,中药产业面临显著的冲击。
中药产品评价是推动中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中医药事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保障。科技竞争力集中体现了中药的临床价值和科学价值,将成为未来中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中药大品种联盟作为中药产品“临床价值高、科学价值强、市场价值大”的价值引领者和捍卫者,关注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开展全面中药科技竞争力评价工作。自2016年开始,中药大品种联盟牵头,联合万方科技、学会研究与评价办公室,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中药产品科技竞争力评价体系。通过连续三年的《报告》编制工作,建立了一套全新的、获得行业共识的评价体系,通过客观化、公开化、指数化的评价使得中药产品的科技创新行为及产出可以被度量,被比较。
作为行业第三方发布的研究报告,《报告》具有六大特色:公开性、开放性、客观性、时效性、实用性、多元化。《报告》立足于公开数据和业内共识评价模型,开展客观、综合的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评价。目前已上市中成药近一万个品种,近六万产品,良莠不齐。项目组从“临床价值、科学价值、市场价值”三个维度,经过“初步遴选——开放增补——审核确认”流程,遴选出569个入围2018年科技竞争力评价的中药大品种。报告聚焦于过去十年间中药产品的科技投入、产出、奖励等,基于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模型,按照指标权重因子确定了算法规则;入围产品按统一的检索规则,经规范化的数据采集、清洗后,在各项数据的基础上,计算各个品种的得分值,即为该品种的“科技因子”,该因子可较为客观的反映出产品在科技方面的综合竞争力。本报告所有榜单排名,均立足于品种的科技因子。通过这种科技因子的量化比较,可以甄别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品,更可成为“中国神药”的照妖镜。前两年的《报告》发布后,获得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与普遍认可。
在此前两版的基础上,《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2018版)》评价品种更多、评价内容更加丰富、评价流程更加的开放。进一步扩大了纳入品种、注重新上市药品的纳入;根据业内共识意见,进一步完善了评估指标体系;注重客观化,进一步明晰各项评估规则、优化模型算法;为进一步提高报告编制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公开化,《报告》的主体方法体系《中成药科技竞争力评价方法指南》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立项。
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2018版)榜单部分排名领先产品
本次发布现场,分别发布了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百强榜、非注射百强榜、30个省区、18个治疗领域的榜单。业内著名专家对科技竞争力榜单排名靠前的中成药产品现场颁发证书。
未来,随着我国医药改革的深化,药品监管、医保支付、辅助用药管理等药物政策都需要科学化的决策,要靠证据支持,用数据说话。体现药品临床价值和科学价值,客观、公开的中药大品种科技竞争力报告,可以简化评审指标、辅助专家评价,也为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