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中将绝经前后出现的诸多证候称之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俗称“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失眠健忘、精神倦怠、头晕目眩、耳鸣心悸、腰背酸痛、手足心热,或伴月经素乱等一系列与绝经有关的症状。
此类症状的出现与妇女绝经前后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内经》言:“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七七之年,女子的肾气渐衰,冲任二脉气血逐渐亏虚,于是月经将断而至绝经。在此生理转折时期,气血阴阳会较前衰弱更快,身体状态不如前,也更易受内外环境的影响。如若再加上女子素体阴阳有所偏衰,素性抑郁等,就更易受家庭、社会等环境变化的影响,导致阴阳平衡失调而发病,甚至增加其他疾病的发病率。
肾为先天之本,肾气不足常易波及其他脏腑,而其他脏腑病变,久之则会累及于肾,故本病之本在肾,常累及心、肝、脾等脏,致使诸多证候的发生。在实际情况中,证型以肾阴虚居多,主要表现为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手足心热等,但由于体质或阴阳转化等因素,也可表现为偏肾阳虚,或阴阳两虚或心肾不交,或兼夹气郁、血瘀、痰湿等复杂病机。
依据现代医学解释,围绝经期是女性从生育期到老年期过渡的生理转化期,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引发内分泌失调、神经功能紊乱而致潮热盗汗、失眠多梦、抑郁焦虑等症状的发生。
结合社会与个人因素,在此年龄段的女性大多在工作中逐渐不占主角,诸多症状也是明显的信号在提醒着女性自身正在衰老,再伴随着家庭生活中的琐事,因此此时女性的往往更容易出现不可控的情绪敏感、低落或是急躁。
围绝经期综合征持续的时间因人而异、长短不一,短则数月,长者数年,严重者甚至可持续5至10年。围绝经期本身是生理状态的一个正常阶段,大多会慢慢缓解而度过,若症状严重甚至出现心悸、心痛、贫血、骨质疏松等疾患,且时间迁延,则需要及时就医、避免疾病的发生和进展。